31小说网 > 奋斗在残明 > 第033节 书瑶进宫

第033节 书瑶进宫

吴三桂给多尔衮这封信,是在半路上就送到多尔衮手中,多尔衮早就带着八旗精锐,向着山海关进发了。

早在驸马巩永固被李自成杀死殉国的时候,多尔衮就已经收到派到京城的血滴子依紫霄的汇报。当时多尔衮就很正式的与顺治皇帝和太后大玉儿汇报了这个情况,并且与济尔哈朗通知了这个消息。

济尔哈朗带回来的消息让多尔衮十分振奋,原来这些日子济尔哈朗带着洪承畴,在清水及附近地方,种植了大量的粮食,这下子清军南下的粮食不担心了。

虽然现在人知道东北就是“北大仓”,那是一片及其富饶的地方。但是当时满清人并不知道,主要原因就是满清人以涉猎为主,不擅长种地。虽然皇太极主要推动种地这件事情,甚至遗命把济尔哈朗拔高到两个摄政王之一的境界,然而整个满族人,很少有人重视种植业,因此长期以来制约大清兵力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粮食。

洪承畴的到来改变了这个情况,他敏锐的把握到了东北肥沃的土地是种植的极好地方。于是在济尔哈朗的支持下,洪承畴将汉八旗改制,大量的吸收了五入中原的汉人,以旗制将汉人们组织一起种地。

汉人们很快发现这片土地的肥沃,因为是八旗制度,军民同体,因此汉人需要交足四成收入给旗主。这比在大明的时候收入多了不少,因为不用给地主交租,而且比汉人跟着满族人做奴隶强得多,汉人们很支持这个政策。对于满族人来说,这些汉人笨手笨脚,既不会射箭,也不会骑马,以前就是伺候人的贱奴隶。现在这些汉人干这些种地活动,效果还不错,满族人也支持这件事。

而济尔哈朗更是支持这件事,这就是皇太极所推行的屯田,济尔哈朗没想到来了一个洪承畴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济尔哈朗告诉多尔衮,如果多尔衮准备南下,那么济尔哈朗将派两支大军送粮援助,一支海路,一支陆路。整整半年,有济尔哈朗在,大清的八旗铁骑走到哪里,都不会担心粮草问题。有了这话多尔衮就放心了,进宫去见顺治皇帝。

多尔衮虽然头是底下的,但还是瞅了一眼顺治皇帝。顺治将头先看着身后的垂帘之后大玉儿,才清理嗓子说道:“摄政王言之有理,此番南下诸种事宜,请摄政王全权决定,这是先皇一直决定入主中原的大好机会。若能定都大明京城,朕亲封睿亲王为叔父摄政王。”

多尔衮心中好笑,这应该是大玉儿的主意。

这时顺治又看着侧面,一个太监捧起一个懿旨说道:“奉太后懿旨,赏赐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侍女四人,赏赐英亲王……”

赏赐的名单多尔衮没有多听,但是多尔衮明白,这是大玉儿对自己或者对满清王爷示好的举动,同时也可以让大玉儿的人口生意明面化,这是一个不错的举动。侍女不同于秀女,在大清,侍女就同于女奴隶,是个人的物品。而秀女是八旗子弟,在皇宫要听皇帝太后等皇族人的教诲,身份截然不同,秀女高贵的多。

多尔衮仿佛看到了大玉儿对自己献媚的笑容,四个美女,一定是大玉儿亲挑细选的,回去可以好好享受一番。突然顺治皇帝走下来,对多尔衮一鞠躬,多尔衮吓一跳,听到顺治稚嫩的声音说道:“《孟子》有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朕年龄尚小,需要早日了解五谷。朕闻鄂硕有女董鄂氏,知书达理,擅长烹饪,朕已经将她许配给和硕襄亲王,不日进宫伺候太后。”

多尔衮满头雾水,和硕襄亲王博穆博果尔,时年才不过两岁,是皇太极的儿子,顺治的弟弟。因为顺治皇帝登基才将他升为亲王。此事多尔衮不易多管,但是多尔衮总觉得充满了奇怪。顺治皇帝说完这话,对着帘子后面的大玉儿一施礼便离去,也带走了太监宫女。大玉儿从帘幕后走出,多尔衮连忙施礼,二人这样见面本来并不和礼数,但是试问谁敢对于摄政王和太后有闲言碎语?

大玉儿也是为了解释和硕襄亲王的事情:“这董鄂氏,其实就是董姑娘,我从大同带来的。”

此话一出,多尔衮倒是有些明白。这董姑娘的厨艺他倒是品尝过,的确难得一见的美食,据说还和秦淮八艳中董小宛学过艺。大玉儿有些不好意思:“皇上品尝了董姑娘做的食物,便要她进宫来伺候,我想,作为和硕襄亲王的妃子,比较合适。”

作为汉人入宫有诸多不便,但是满族有老规矩,大族女眷都要轮流进宫侍候皇族。大玉儿此举是避免“董小姐”蓝书瑶出入宫中有什么麻烦。多尔衮瞬间就明白了,也没有必要多做什么,襄亲王才两岁,懂得什么男女之事。

多尔衮笑道:“皇上喜欢美食也没什么,趁年纪不大,多尝尝味道也是好的。”多尔衮心说这分明是小鬼稀罕名厨,带到宫中也是为了方便,到希望顺治皇帝就此玩物丧志。顺治年纪尚小,做的事情越荒唐就越显得他这个摄政王作用重大。

多尔衮向大玉儿施礼致谢,对于大玉儿全力支持南征,多尔衮还是很感激的。大玉儿还说道:“给摄政王的赏赐,还望摄政王不要推辞。这些人我都看了,都是可人,不但样貌不错,而且还会别的手艺,按摩修面都很不错,希望摄政王不要介意。”

多尔衮好笑大玉儿带回来的女人,倒是比以前满洲的女人强太多了。大玉儿如今带回来的女人,做菜跳舞无一不精,还会什么修面,按脚。满洲男子剃光头留小辫,因此需要经常修面。以前多尔衮也没觉得怎么样,自从皇太极莫名其妙的去世他也注意了一下。多尔衮亲身感受后,觉得这些女人确实不错,剃头的时候捎带给脑袋按摩一下,还很舒服,让人精神能放松一下。这次大玉儿送来的礼物,大概也都是这类人,多尔衮称谢离开了。

大玉儿看着多尔衮离去的背影,心中知道过了一关,看来多尔衮对于顺治并没有多大的疑心。只有大玉儿知道,董姑娘进宫伺候顺治的事情,是顺治的主意。

原来大玉儿以为皇太极选择顺治是因为看上了自己洁身自好的缘故。但是大玉儿第一次让孔四贞领着蓝书瑶去见顺治,就看到顺治使用出只有皇太极会用的*之力,而且一出手就让蓝书瑶护身之人青枫暴露了踪迹。然而顺治并没有让宫中侍卫出手制住青枫,而是笑嘻嘻的对大玉儿说道:“有夜树在此,看来此人太后是知道的。”

大玉儿吓一跳,没想到顺治如此聪慧。顺治对青枫说道:“让董姑娘进宫是朕的主意,你大可不必担心。”大玉儿是见过青枫的身手的,即使在血滴子中能和他力拼的人也不多,可见顺治的这身护体功夫来自天授,对于青枫这种轻功了得的人有天生的克制作用。

大玉儿踌躇该怎么解释,顺治却放开了对青枫的束缚,让他正常的行走。蓝书瑶山前和顺治星力,顺治更多的功夫是和蓝书瑶请教饮食,顺治并不挑食,吃东西还行,而且最喜欢美食。但是大玉儿不知道的是,顺治对于农业典籍了熟于胸,问了很多蓝书瑶关于农业的问题,比如立春惊蛰,何时祭春,芒种天子应该注意什么。大玉儿听到顺治的问话知道这大多是周礼的内容,而且是关于天子礼。中国一直以农立国,因此农礼十分重要。只是历朝历代,尊重农礼的皇家却并不多。皇太极虽然重视中国的农业,但是毕竟隔行,看不透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皇太极手下汉臣第一的范文程其实是一个在辽东长大的汉人,对于周礼这些虚礼了解并不多。

但是对于蓝书瑶来说,这是董小宛传给她最正宗的东西。董小宛号称奁妆厨神,曾写下《奁艳》一书,已经完本,是对古往今来化妆技术的大成。蓝书瑶离去的时候,董小宛正准备写关于厨艺的集大成书,书名还没想好,但是关于农礼的大段文字已经写好,蓝书瑶还曾看过,因此记下不少。因此蓝书瑶此时拿出来卖弄书包,顺治听得津津有味。

旁边的大玉儿和青枫等人大眼瞪小眼的听着,几乎全听不懂。末了,顺治宣布要蓝书瑶入旗,进入鄂硕家。并且让嫁给襄亲王,以方便蓝书瑶随时进宫侍候。鄂硕本是正白旗,听到宫中传来的这个消息,鄂硕索性将蓝书瑶认作义女,叫做董鄂氏。

这样,蓝书瑶就这样从董姑娘又变成了董鄂氏。

顺治将这个过程告诉大玉儿,大玉儿又告诉多尔衮,不出意料多尔衮根本没当回事。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多尔衮要是都担心,就别指望带兵打仗了。一个孩子喜欢吃,让一个大厨来伺候,有什么?多尔衮压根没有把它放在心上,还捎带做个好人,把鄂硕拔成上三旗。(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