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奋斗在残明 > 第007节 会见倭人(下)

第007节 会见倭人(下)

竹内藤右卫门喝的脖子都红了,问道:“杨夫人,你请来的这位软大人,难道就是信中所说之事吗?”杨夫人看了一眼阮大铖,然后对竹内藤右卫门点头:“竹内藤桑,是的。”竹内藤右卫门认真的说:“此番回到日本,我一定想尽方法去见幕府将军,但是我不敢打包票此事能做成,毕竟我只是一个商人。”

阮大铖连忙说:“多谢竹内藤桑帮忙,不管此事后来如何,本人都有谢礼一份,餐后会给您送过来。”

一个日本商人大概喝多了,摇头晃脑地说:“竹内藤桑其实也算是北京回来的人,见过大世面。竹内藤桑,就给我们说说北京是什么情况吧?”

竹内藤右卫门兴趣来了,认真地说:“我此番来到天朝,原本想去大同做一些生意,怎奈何遭受风灾,错打错着,进入了大清疆域。不过因此我们是在北京城过得新年,这么想来,也是不错。”

“清兵骁勇善武,平日里也要训练。我看他们随身都带着刀,虽然不是我们武士这种双刀,但每人都带着一把肋差似的短刀,防身之用。大清士兵骑得马十分高大,看上去威风凛凛。”

阮大铖莞尔一笑,日本马素来以矮小著称,看到草原高大的马自然惊讶,何况大清的马速来就以威风闻名。

竹内藤右卫门喝了一口酒,继续说道:“我在北京城,过新年是最有意思的。他们会在新年吃一种叫做饺耳的食物,而且大年初一,所有人都要朝着紫禁城的方向祭拜,据说要祭拜皇帝。此番进京我没见到大清皇帝,着实可惜。”说罢叹一口气:“但是顺治皇帝对我们真是好呐,他安排人给了我们每人每天送来两到三升大米,一斤猪肉的伙食定量,个子大的人就三升米,个子小的人是两升米。要知道一升大米可是一两银子啊。”

杨夫人微微一笑,这饺耳,其实就是饺子。杨夫人在董小宛那里见过、品尝过不下百种饺子。据董小宛说,这是全国各地的样式,都被她描绘下来,录入书中。

提到顺治皇帝,阮大铖留了心思,他装作若无其事,淡淡地问道:“不知道竹内藤桑,有没有听说关于那虏皇的什么传说呢?”

竹内藤右卫门认真地点头:“别说,还真有。你们若不问,其实我是不想说的,但是你们既然问了,我就说一下。”众人见他卖关子,纷纷停下手中酒杯,催促他快点说。

竹内藤右卫门嘿嘿一笑:“其实我们在京城,看到了崇祯皇帝出殡。因为崇祯皇帝出殡,是由顺治皇帝亲自去送了。”阮大铖眼睛一亮,就听到竹内藤右卫门继续说道:“崇祯皇帝也算可怜,是少有的皇帝、皇后、太子一起入葬的。虽说崇祯皇帝丢了江山,但是无论是李闯李自成,还是大清顺治,都没有将他的尸身毁坏。相比较朱明太子可就惨得多了,我听说崇祯皇帝趁着驸马出城迎敌之时,将太子放出内城去,希望他南下以图后事。可是太子无处可去,在城外转了一天之后,又回到城内。太子饥渴难耐,只得投奔姥爷家,正好碰到断了一臂的长平公主。按道理说姥爷家一门富贵全是崇祯皇帝赐予的,可是太子姥爷却让太子吃了一顿饭后,将太子赶出门外。”

听到这里,阮大铖再好的修养不禁也怒了,拍案而起:“周奎这个王八蛋!!!”杨夫人连忙劝他,让他坐下来安静地听。阮大铖只得坐下来,对周围投过来不满的眼神微笑抱歉点头致意。

竹内藤右卫门看到安静下来,继续说道:“太子后来出门之后,还是无处可去,再来到他姥爷家,就是阮尚书说的周奎家。周奎却大门紧锁,不再让太子进门。太子无奈,只得叫门,却被巡城卫兵注意到,抓了起来献给李闯李自成。谁想到李自成碰到太子礼敬有加,却将周奎家抄家,我听说闯军光从他家拉出来装银子的车就有几十辆,周奎本人也被折磨致死。他死真是活该,没人同情他,阮老爷切莫动气。”

阮大铖已经恢复,举杯致意。竹内藤右卫门继续说:“后来李自成率军山海关大战,太子也跟着去了。但是,闯军打败,太子也在乱军中被杀死了。所以说太子死于乱军也没办法,但京城人都说是李自成害怕太子势大,于是在自己兵败之后,派人暗杀了太子。”竹内藤右卫门顿了一下,继续说:“但是大清却为太子装裹,顺治皇帝命山东曲阜衍圣公紧急来京,亲自与他商讨安置崇祯皇帝、皇后和太子的事情,并且亲自将崇祯皇帝、皇后和太子送葬,哎,就是中国人说的,入土为安。”

阮大铖眼睛一亮,眼下南京城中,假太子案纷繁不觉。这日本人和南京哪一方面都没有什么联系,自然不会有人指使。既然这个日本人说太子死了,葬在北京,那么基本可以判断就是事实。

竹内藤右卫门似乎神智跟着跑了:“那天我们虽然没有见到顺治皇帝,但是看到那么壮观的送殡队伍,也是够了。那送殡队伍足有几十里长的人,在前门楼子,那个扔纸钱的,身上背的那纸钱,用竹筐装着,那么厚,一串一串的。这么厚的纸钱,人家笔直的扔起来,北京城门有多高?那纸钱扔的就有多高!纸钱在最高的地方,而且还会停一下,别笑,我看见了,真的。然后纸钱撒开,就像下大雪一样,满城都是,隔好几条街都能看得到,真好看啊,那是真功夫啊!”

竹内藤右卫门啧啧称奇:“崇祯皇帝三十六杠,一百二十八抬,一百二十八个人抬一个棺材,别提有多壮观,而且还有顺治皇帝亲自送行!那杠夫走起路来,地面都在颤。我听到有人用细细长长的嗓音喊:‘万岁爷打赏!’,那些杠夫一起喊:‘谢!’就像炮仗似的。我在远方,还是被吓一跳。队伍前面,各种民间杂耍,走高跷,踩旱船,猪八戒背媳妇,还有背着孩子在高出的耍孩儿,别提多精彩了。他们旁边,各种大鼓小锣都响起来,唢呐、腰鼓也跟着,全北京城的人都瞧见了,真热闹啊!”

阮大铖知道这叫做礼葬,没想到顺治皇帝还是个知礼的人。但是阮大铖却想到别的事情,便笑着问道:“竹内藤桑,你在北京城见没见什么人物呢?比如说,大清的王爷?”

众人都看着竹内藤右卫门,竹内藤右卫门不解:“比如说?”

“大清豫亲王多铎!”阮大铖解释道。豫亲王多铎是扬州前线即将应对的敌人,阮大铖故有此一问,也是为了让杨夫人多听听。

竹内藤右卫门认真的想想:“豫亲王,我想想,应该是十王,我印象中,他是个很有学问的人……”

阮大铖不明所以,竹内藤右卫门却想起当初在北京,大清理藩院官员和他所说:“豫亲王早在先皇(皇太极)时期,就提出要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主张,在喀尔喀、朝鲜和大明之中,豫亲王主张率先进攻大明。”但是这样的话语,怎么可能给面前这种大明(实际上是南明)的官员说呢?原来竹内藤右卫门早就知道来的所谓贵人,就是南京兵部尚书阮大铖。

阮大铖不死心,继续问道:“我听说英亲王武功盖世,勇猛过人。”

竹内藤右卫门思考一下:“英亲王,就是阿济格吧,他是个脸色有麻子的人,眼睛总是瞪着,使人见了害怕,性格极其暴躁,没什么头脑,遇事不加考虑!”

众人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莽人的样子,哈哈大笑。阮大铖最后问了一句:“不知道竹内藤桑,有没有见过摄政王呢?”

众人都竖起了耳朵,大清摄政王多尔衮,执大清牛耳者。竹内藤右卫门有些得意:“他是皇帝下面第一个有地位的人,有什么事情,都不能随便参加。可是……”竹内藤右卫门脸色露出得意的颜色,鼻子翘得高高的:“可是摄政王面对我们日本人,不但不要求我们下跪,还叫我们走到他身边去,说些亲近安抚的话。”此话说的众人不住的艳羡,一时够筹交错,众人喝在一起。

宴席结束,阮大铖为竹内藤右卫门准备了礼物,是一盒雪白的珍珠,来自南海。竹内藤右卫门将阮大铖送走,脸上的微笑消失,转身来到房间内。酒席下首坐着那个日本商人,如今已经被众多日本人围住,他面前小桌上的菜席早已撤下,上面放着一封信。竹内藤右卫门小心翼翼趴在地上,头也不敢抬,小声的问:“大人,请问这阮大铖来信,怎么看?”

坐在那里的人叫做德川家纲,是日本江户幕府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次男。德川家纲来到崇明岛会见到阮大铖纯属意外,他的本意并不是过来会见大明的人。德川家纲看过阮大铖的来信后,将信递给身旁的人:“阮尚书是向我们幕府将军请救兵,许以辽东之地作为报酬。这种大事,我也不能做主意,需回日本面见将军请示。”德川家纲认真的对竹内藤右卫门说:“此番你来唐土收获不少,好好准备一份风说帖,回到江户我给将军呈上去。”(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