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奋斗在残明 > 第046节 敏宗北归

第046节 敏宗北归

枣强王淡然一笑:“本王囊中羞涩,这海岛大同没有一寸土地是本王的,就算这望鹤楼,也是高先生所盖,七郡主借给本王住的。本王虽然贫寒,但是这块金牌是本王的,一定要给救命恩人,哪怕此后身无分文。”

杨夫人十分明白枣强王这种以退为进的意图,连忙跪下:“这块金牌,小女子就先替王爷保存。以后,南洋渔女,随时听候王爷调遣。”

枣强王微微一笑,其实他需要的只是杨夫人和她身后的金钱势力罢了。眼下七郡主百里芸被政事压得脱不开身,而此次海岛大同的花楼受损严重,眼下正是重敲锣鼓另开张的时候。枣强王此次利用红毛番一役已经有了人望,再加上扶持杨夫人带来的金钱,再有一支军队,枣强王的羽翼就能够形成。

平定了西班牙人的袭击,韩昭德按照姜瓖的吩咐,开始准备北上的商品。但是韩昭德决定还是见一见高敏宗,这个男子在这次西班牙人袭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是他组织矿工来援,集宁城破坏的情况可能要比现在严重得多。这是这人一向很低调,很长时间没有他的消息。

韩昭德到左胜城去找高敏宗,很惊讶的,高敏宗也在收拾东西。韩昭德很奇怪:“高先生要走了吗?”高敏宗摇头:“不,我要回大同。”

高敏宗解释道:“韩先生这次发往北方的货物,大多是枪炮盔甲,我就是再迟钝,也应该知道战争临近了。姜帅身边如今只有张悦书记一个人,我放心不下,我这里最近正好发明出一些器械,此次和我一起回到大同吧。”

韩昭德默默的点头,高敏宗一直很低调,但是平心而论,他是跟随姜瓖军中最长时间的谋士。在韩昭德不在的时候,高敏宗一直为姜瓖准备军事器械,所以军事素质远超常人想象。所以在这次西班牙人袭击时,高敏宗能够短时间内组织起一批矿工反攻,虽然令人惊讶,但是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

高敏宗看着屋角的器械,那是甘蔗榨汁机的模型。高敏宗解释道:“我已经做好榨汁系统,利用它可以榨出甘蔗汁,晒干就是糖。这个机械是我利用红毛番的蒸汽机与咱们的榨汁机结合改进而成。它只用水流的能量,利用早晚的潮汐可以每天榨汁十二个时辰,只需要中间换一下这个开关就行。”高敏宗一边说一边做示范。

高敏宗继续说道:“这个蒸汽机我在想如果用煤炭烧汽可能更加好用,但是我没想到更好的改良方法,先放到这里吧。现在已经比以前的效率好很多。”

高敏宗说的蒸汽机就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原型,它除了在井下挖煤使用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给甘蔗榨汁。但是高敏宗所不知道的是,瓦特改良蒸汽机是利用“太阳与行星”的曲柄齿轮传动系统,这个系统原理是星象,而且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科学。可是高敏宗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方面内容,当时掌握星象学的最高端科学家在中国是汤若望,高敏宗一辈子没见过他,更别说据此发明现代蒸汽机了。

一个时代的机会就此错过。

就在高敏宗踏上北上大同的时候,在北京的朝廷,也发生了一些大事。

多尔衮设计害死了豪格,但是考虑到多铎一直昏迷不醒,于是借助豪格案,多尔衮将黑手伸向了济尔哈朗。在大清朝廷中,有人奏折称当初皇太极去世时,看到有人曾想立豪格为帝,而济尔哈朗知情不报。多尔衮自然十分重视这件事情,专门派人去查。

因为这个原因,济尔哈朗被迫从辽东进入北京,而且被贬为郡王。

多尔衮正要开始下一步对付济尔哈朗的措施的时候,南方金声桓反正,不久李成栋反正。多尔衮手下无人能应对这件事,从四川回来的八旗精锐正在准备包抄大同,碰到这种情况只得停兵长江北岸,而阿济格因为和姜瓖发生了抢新娘事件,早已不在大同。大同十分空虚,而今天天下大灾,谁也不知道喀尔喀蒙古会什么时候南下,会不会和雁北军一起南下。

阿济格要全身心要对付姜瓖,分身乏术。多尔衮知道面对南方战事,非要去一个大帅才行。这个时候,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济尔哈朗是最佳选择。济尔哈朗是皇太极留下的摄政王,而且原先带兵也十分善战,虽然最近些年忙着种地,但是带兵的功夫没有丢,孔有德的水军,就是大清最强大的水军。

此时,又有顺治和皇太后大玉儿的说情,没办法,多尔衮只能将济尔哈朗掉到南方,专心对付南方叛乱。除了金声桓和李成栋,湖南的大明总兵何腾蛟和夔东十三家的闯贼、西贼联系起来,势力也不小,这些人要是聚在一起可是*烦。

因为在金声桓、李成栋、何腾蛟和夔东十三家他们身后,还有一个大明皇帝,现在明朝最后名义的皇帝——永历帝。

但是多尔衮还是给济尔哈朗下了个绊子,让一直主持江南事务的洪承畴回家赋闲。洪承畴与济尔哈朗关系不错,按照多尔衮的看法,洪承畴的离去是给济尔哈朗去掉一只胳膊。

但是多尔衮不知道的是,济尔哈朗执行的政策与洪承畴一样。济尔哈朗种了半辈子的地,最知道汉人对土地的感情。济尔哈朗的土地政策是:剃发,给地。不剃发,斩首。加上分得田地大多是明朝地主的好田地,叫做分明田。济尔哈朗虽然在南方,却得到南方百姓的支持。所以济尔哈朗只用博洛征战几年的疲兵,但是居然与金声桓、何腾蛟打的不相上下。

多尔衮知道济尔哈朗控制了南方,但是不推行自己的圈地政策。虽然心里不情愿,但是多尔衮还是让原来长江北岸的八旗精锐还是继续向着大同移动,先平定北方,再平定南方的国策不能变。因为此时,蒙古草原已经传来不好的消息,呼和浩特城再次被袭,需要大清派兵维稳。

高敏宗是和南十方一起回到大同,高敏宗向南北保证,南十方跟着自己会十分安全。而且无论百里芸还是韩昭德,都向南十方承诺好好照顾南北,担心姜瓖的南十方于是与高敏宗一起,上了北归的船只。

到了天津,天就开始漂白,豆粒大小的雪粒子,一层一层的往下撒,砸在脸上身上生疼。出了天津卫,风吹起来呼呼作响,乌云压得人头都抬不起来。只是天地间不住的往下撒着棉絮,时而宽松,时而紧凑。只是这棉絮并不解暖,南十方看着路边层层略略高于地面的凸起,大约是一些人,就这样冻死在寒风夜中。

南十方与高敏宗换上马,向着大同狂奔。南十方没有想到瘦弱的高敏宗骑着马也毫不含糊,虽然很疲惫,但还是催着南十方快些换马。

来到了太行山下,南十方和高敏宗进了邸店,进去换马。南十方看到篱笆门口不远,有一乞丐摸样的人摔倒地上,似乎还有口气,连忙将他搬入邸店希望能够取暖。

掌柜过来劝道:“这样的人是救不过来的,如今天下没粮食,救他一次,没粮养活,以后也是白搭。”

南十方十分生气,一面让那乞丐在火炉边烤火暖和身子,一面从怀里掏出两个馒头,递给乞丐。乞丐接过馒头张口大嚼,噎得直瞪白眼,还强撑着爬到门口,用白雪就到口中解渴。

南十方对乞丐说道:“不行就来大同吧,大同有粮。”乞丐喃喃的说着,也听不清说什么。南十方看着这个破落的乞丐,就仿佛看到了前几年的自己。当初在去大同的路上,自己就和这乞丐一般,亏得好心人抵口饭吃,不然自己全家可能早就饿死在路上。因此此刻南十方有能力,对这个乞丐还是要救上一救的。

旁边一桌上有一个人,穿的似道非道,似儒非儒,半旧的衣服已经让风尘磨得有些发亮。他的桌上有一个酒壶,几碟小菜,大概是喝道兴头上,那人嘿嘿笑过,慢慢的唱了起来:

“家破王孙在,浮云世事迁。

放逐国恨堵,梦绕故家还。

夜寒风作枕,棚漏雨为帘。

索瓦思烹雪,煮苋忆撒盐。

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

途穷俗眼白,戍鼓扰人眠。”

邸店里面吃饭的人并不多,就他一人。就看他一人似疯似癫,唱的歌却又苦又涩。唱完歌后,他哈哈大笑,笑声中却又带着哭腔。

一阵西北风吹过,带着一把雪,落在邸店地面上。掌柜连忙招呼:“关门关门,还有你,进来。”掌柜的意思竟然是示意乞丐进来。

那个唱歌的人站起身来,扔下一个银馃子,然后离开。只见他晃晃悠悠的走出门去,门口站着那么多人,他竟然一个都没碰到,特别是没有碰到乞丐,晃晃悠悠的走向远方,消失在白茫茫的大雪中。

邸店门关住后,高敏宗走过来,拍着南十方的肩膀说道:“吃了面,我们赶紧走吧。”南十方看着地上黑乎乎的乞丐,点点头。(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