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奋斗在残明 > 第013节 南明动向(上)

第013节 南明动向(上)

第二日,紫禁城武英殿。

多尔衮准备出发前去亲自讨平姜瓖,毕竟平定姜瓖的策略是他一手制定的。眼下圈地无效,剃发虽有效果,但是似乎济尔哈朗那里做的更好。这军功成了多尔衮唯一的政绩。利用军事矛盾转移国内矛盾,这是一贯的做法。多尔衮知道自己命悬一线,所以必须亲力亲为。

这时有太监禀报:“皇上驾到!”

多尔衮连忙上前跪迎顺治:“臣多尔衮叩见皇上。”

顺治早早就迎过来:“皇父摄政王莫要如此。”顺治赶紧把多尔衮扶起来,然后淡淡的问道:“皇父摄政王即刻对喀尔喀部的二楚虎尔的事情处理的怎么样了?”

多尔衮本来是对付大同姜瓖的,但是朝中不用这么说,只用说个平定北方的二虎楚尔即可。二虎楚尔是喀尔喀的一个小部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所以也不会深究。至于为何摄政王会去亲自讨伐,理由很多,比如重视满蒙一家,再比如上次平定索伦部也是多尔衮去的,这种事情就需要多尔衮来做,别人做不了。有这种口风在朝廷,会使得大清政局稳定。

虽然此时南方已经闹得昏天暗地了。

多尔衮深知,喀尔喀蒙古与大同的姜瓖互为表里,击败一个,另一个就必败。这二虎楚尔的根子,就在大同姜瓖身上。

多尔衮不知道这是顺治的主意还是大玉儿的主意,此刻也想不了那么多。

多尔衮看着顺治皇帝,谨慎的问了一句:“不知皇上最近有何打算?”这是条件交换的很好时机,顺治这个小人,实在看不懂。

哪知顺治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漕运乃民事,皇父摄政王若没精力处理此事,不若朕亲自处理可好?”

多尔衮虽然知道如今阿济格所汇报,厄鲁特蒙古的巴图尔珲台吉有意送军粮,但是眼下北京城、直隶、山东都没粮食,打通漕运从南方运粮食虽然想法美好,但是实现起来可太难了,崇祯皇帝临死都没有做到。多尔衮不知道顺治凭什么做到的,只是连忙点头:“那就劳烦皇上了。此事郑亲王可大有所为。”大清运粮之人,最放心的就是济尔哈朗。虽然多尔衮不愿意承认,但是这是事实。只可惜如今多铎昏迷不醒,不然有多铎在此,哪会那么费工夫?

多尔衮向来很少关注粮食的事情,这一直是济尔哈朗在做的。眼下济尔哈朗的日子并不好过,有金声桓和何腾蛟两个人与他作对。而鲁监国在沿海,也是波涛无数。

顺治却冷笑,因为刚刚从南面传来的消息,金声桓和何腾蛟的部队被济尔哈朗带领的清军击败。济尔哈朗手下并无大清精锐,而对方之所以那么好对付,除了明军确实战斗力差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消息——金声桓的反正是被逼的,与李成栋和姜瓖的反正截然不同。所以金声桓的部队准备很仓促,与清军的作战中完全取得劣势。这个消息时大玉儿告诉顺治的,顺治不想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多尔衮如今将漕运的事情交予自己和济尔哈朗,将是他人生中重大的一次机遇。

多尔衮没有想到,顺治全权接管下漕运,就等于打通南北大通道,从此不但清军再不担心粮食问题,就连普通百姓都能因此吃到南方丰富的粮食。顺治虽然人小,却在这一战中早早定立优势,凭借江南漕运,顺治完全可以将大清版图最富裕的江南粮食全部运到北方,想姜瓖凭借小小大同,怎么和大清朝相提并论?

此时,福建闽安。

在金声桓反正、李成栋反正的形势下,鲁王朱以海带领着麾下郑彩、张名振等一起合作,开始全面对于清朝江南地区发动进攻。鲁王自认监国,而郑氏水军得以大展身手,在郑彩和郑成功的率领下,从水陆两栖配合下,在浙江福建都取得了的全面的胜利。如今福建仅剩下省会福州孤守,其他地方全部宣布效忠鲁监国。

此时郑彩的明军刚刚攻克宁州,正在休养生息。

而鲁监国在闽安镇接见了他重要的三个亲信:熊汝霖,张名振和郑彩。

三个人表情不一样,熊汝霖神色飞扬,张名振忧心忡忡,而郑彩满脸苦闷。

鲁监国坐在凉亭下,看着面前三个人表情不一,微微一笑,率先说道:“名振(张名振的字并未查到),你给孤的折子孤看到了,就依着你的意思。孤以为,是时候奉永历政权为正朔。”

张名振的眉头不易察觉的震了一下,其实张名振并未上什么折子,这些话,其实是早年,张名振和鲁监国说的。

张名振曾经为鲁监国提出过他自己的“隆中对”,也是三分天下之计。张名振建议,先攻取清军兵力薄弱的福建,建立起可靠的根据地;再利用“监国”名义和声望,招揽人才,逐步增强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同时妥善处理好同海外邦国的关系,争取朝鲜和日本出兵相助;在西南永历称帝一事上,不再采取针锋相对的方针,让永历政权尽量拖住清军。如此一来,就能形成三分天下(清廷、永历政权和鲁监国)之势,则明朝复兴有望。

今年趁着天下反正大势,鲁监国在长桓会师,提出“王业不偏安”,号令广大士绅反正。百里芸和橘妙春参加的,就是这次会师。此次会师之后,鲁监国麾下郑彩进入福建,打的福建只剩下省城福州。张名振进入浙江,也在浙西浙南打下不少地盘。

鲁监国此时在闽安,距离福州很近。在此做出这个表态,就是表明愿意遵从张名振“三分天下”的建议。也算是鲁监国对于老臣能力的认可。

熊汝霖原本满脸笑容的脸立刻变了,他大惊:“王爷,此事万万不可。”

熊汝霖指着张名振骂道:“尔个小人,召集吾等竟然为这龌龊主意。尔等竟敢提出这等策略,鲁监国有什么不好,为什么要用永历?”

张名振无奈的摇摇头,都什么时候了,还在争什么正朔。因为一个正朔,郑芝龙跑了,李成栋直接杀到了广东。这个年号有什么可争的,现在鲁监国都说要用永历年号了,你熊汝霖有什么可争的?

张名振叹了一口气:“末将到此是有重要事情禀报,请王爷亲查。”说着拿起折子。

郑彩愁眉苦脸的脸似乎更难受了,他拍了了一下熊汝霖:“老熊,让老张说完。”说着又回头拍了一下张名振:“老张,你说。”

张名振看了一眼鲁监国,得到鲁监国首肯后,张名振说道:“王爷,江西金总兵(金声桓)殉国了。”说着递出折子。

“什么?”鲁监国一惊,赶忙站起身来,接过折子就看。

张名振叹道:“不但金总兵殉国,何太师(何腾蛟)也殉国。”

张名振乃是锦衣卫出身,早在崇祯朝就是,在鲁监国手下依然做着本行。除了是武将,张名振也做特务工作。所以作为鲁监国手下最有能力的特务头子,张名振消息非常灵通,最早得知金声桓、何腾蛟失败的消息。

鲁监国看折子的时候,其余人头脑都在飞快的动。熊汝霖知道刚才错怪了张名振,因为如今鲁监国之所以取得这么大优势,和江西金声桓反正很大关系。大清在长江以南的布防很少,获得江南战役重大胜利的大清武将多铎,很早就离开这片土地。多铎的接任者博洛,如今也离开了江南。而新上任的兵部尚书领两江总督马国柱刚刚推行新政,就引起金声桓的不瞒,被逼反正。大清兵力捉襟见肘是众所周知的,而此时大同反正,清军主力要镇压大同姜瓖。

正是看到南方的清兵如此困顿的情况下,新来控制局势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又是一个在大清刚刚起复的亲王,本来就受到摄政王多尔衮的排挤,所以整个南方反正气势风起云涌。金声桓打响第一枪之后,李成栋在广东、鲁监国在浙江福建都纷纷响应。云南贵州本来就是永历帝的地盘,因为大西军已经投降大明永历帝。广西是何腾蛟的就地,而且何腾蛟已经打到了湖南兵力正盛。正是因为如此,如今天下半壁江山都在大明手中。

可是令众人没想到的是,这反正才开始不久,金声桓和何腾蛟就殉国了,清军应该重新掌控了湖南。接下来怎么办,这是一个需要慎重处理的事情。

鲁监国抬起头,眉头紧皱,把折子递了出去,看着诸人:“诸位爱卿,你们说说自己的主意。”

张名振连忙说道:“微臣已经查出,那郑亲王济尔哈朗,也是虏皇,皇太极的顾命大臣,原先在辽东与多尔衮是平起平坐。”

鲁监国率先把折子递给了郑彩,因为郑彩的郑家军毕竟是鲁监国麾下最有力的部队。郑彩看过之后将折子递给熊汝霖,眉头紧皱:“臣想不出什么主意,今日,臣其实也有事禀奏,我军应该歇息了。”(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