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奋斗在残明 > 第014节 南明动向(中)

第014节 南明动向(中)

鲁监国眉头露出不易察觉的震动:“这是为何?”

郑彩认真地回答:“我军无粮。战事进展太快,我军虽然收取大片地盘,但是这些地区都不是产粮地点。没有粮食,我军补给跟不上,无法前进。”

郑彩心中其实也有自己的小九九,济尔哈朗突然来到江南,就把永历重臣何腾蛟给消灭了,充分证明这个亲王似乎远比想象中的要厉害。济尔哈朗的履历十分奇怪,基本上没有在大清入关后做过什么事,主要的任务就是运送粮草。郑彩原来没有把他太当做回事,可是没想到济尔哈朗一上来,就把何腾蛟给消灭了。要知道何腾蛟能征善战,连大顺军投降大明的忠贞营,由李过和高一功带领的,何腾蛟都把他们骂的抬不起头。何腾蛟从广西一直打到湖南长沙全无敌手,可是却被济尔哈朗手下一群投降的明军给打败了,若不是何腾蛟太过没用,那真实的情况就是,这个济尔哈朗太厉害。在没有摸清情况之前,郑彩不准备轻举妄动。

张名振点头:“我军修整是必须的。我军虽然占领浙江部分,但是征得粮草并不够福建使用。因为福建土地贫瘠,一向没有粮食。而且,因为我军推进太快,从海外的运粮运到内地,需要的时间比想象的更长。”福建无粮是大家都知道的,也因此,福建很多人就以舟为车,以海为田,很早就下海生活。所以郑家的大本营会在福建——这里是水手的家乡。

张名振顿了一下,继续说道:“眼下北方大同已经为我们分担了很大的压力,而金总兵殉国后,我军压力陡增。臣以为,最好能劝阻海外义军,在虏清背后在开辟敌后战场,登陆北方。”

熊汝霖哼了一声:“又是那个鬼主意么?让倭人和朝鲜人攻击大清的背后,并将辽东各地割让。且不说这个计策能否执行,倭人是我大明的手下败将,朝鲜人是我军的藩属国,若无我国早就灰飞烟灭。这两种人,哪个都不是八旗军的对手啊!”

郑彩也觉得此计太过冒险,何况郑彩根本信不过日本人:“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当初倭人大局侵略朝鲜,朝鲜无奈求助我朝,我朝万历皇帝亲自掏白银八百万两,才将好斗的倭人驱逐朝鲜,再造藩邦。而今倭国正在休养生息,若再叫他们起了入侵之心,与现在虏清所做,有何分别?”

鲁监国点头:“两位爱卿所说有理。但是若不开辟敌后战场,仅靠大同一城,能坚持多久?孤以为,为了给我军减压修整,在山东开辟敌后战场是合适的。郑爱卿,你觉得若是再山东开辟敌后战场,需要准备什么?”

郑彩认真想想:“若有人接应,此事可为。”郑彩看向张名振:“老张,你说呢?”

张名振点头:“山东速来出响马,那里不服虏清的人很多,但是有谁可以作为可靠内应,末将还得认真查查。”

鲁监国看到熊汝霖不说话,便问道:“熊爱卿,你说呢?”

熊汝霖不谙军事,胡思乱想中,突然听到鲁监国问话,连忙说道:“微臣以为,既然金总兵不在,为何不去江西收拢残部呢?我军军力正盛,只要一员名将到江西,就可稳定江西局势啊!”

腐儒!郑彩恨恨的看向熊汝霖,他回头,发现张名振的眼睛似乎也要喷出火来。

鲁监国看到三人异样的表情,已经明白怎么做了。鲁监国微微一笑:“孤来总结一下吧。孤刚才说要尊永历为正朔,此事先放放,以鲁监国纪年。熊爱卿,你看可以吧?”熊汝霖奇怪的点头,因为这本来就不是他的主意,不知道鲁监国为何要征求他的意见。

鲁监国点头:“金总兵殉国,需要开辟敌后战场,诸位都同意吧?张爱卿,你主要负责这件事。此事孤应该可以帮上忙,也多操操心。”鲁监国顿了一下:“全军整军,莫提入江西之事。”

“王爷千岁!”郑彩急忙说道:“昔日黄道周亲率扁担军北上,此事断不可再为!”当年因为黄道周一个文臣率领扁担军北上,而不听郑芝龙水军北上的建议,郑芝龙一气之下投降大清,这个故事,郑彩可不愿意再次发生。郑彩担心熊汝霖又想干出黄道周的事件,因此,提前劝阻道。

“孤知道了。”鲁监国连忙安慰郑彩。郑彩都是郑芝龙的旧部,可是郑芝龙作为南海龙王却北上北京,打的到底什么主意,鲁监国也不清楚。鲁监国只知道海外诸国,皆知道郑氏水军的强大,若他们和大清合流,才是真正的可怕。

鲁监国揉揉脑袋,轻轻的说:“都散了吧。”众人告退。鲁监国分别要让三人都满意和不满都都表达出来,但是却不引起内部矛盾,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御下之术。让鲁监国煞费脑筋,真的是头痛了。

熊汝霖回到住所,气的在屋子里不停的走。今日三件事,尊正朔、海外借兵和休整军队,除了尊正朔鲁监国提出的,而且同意了熊汝霖的建议。其他两项,海外借兵变成了开辟敌后战场,修养则继续,完全不顾熊汝霖提出的接受江西余部的建议。

特别是郑彩,专门拿黄道周来找自己的不痛快。熊汝霖也知道扁担军的可笑,但是接纳原来的江西余部,有那么可怕么?一群胆小鬼。

熊汝霖突然想到,郑彩手下一群红毛番佣兵,而这些红毛番是不愿意在中国久住的。难道说郑彩打算打山东,而且准备让这些红毛番去,还是去山东孔老夫子旧地,真是有辱斯文!

熊汝霖连忙趴在桌上,认真的写了一封信,封好后,叫来一个贴身心腹,对他耳语:“此信一定要交给国姓爷,你要如此这般这般。”认真吩咐后,熊汝霖看着心腹远去,不住的抚摸颌下胡须。只有这样,才万无一失。

郑成功收到熊汝霖的来信,觉得此事重大,不能和军中有任何关系的人商量。于是郑成功找来了公西俊人,将熊汝霖的信给他,沉吟道:“这熊首辅此信,到底有何意思?”

公西俊人微微一笑:“小人不知道,小人只知道这些天,小人的手下都手痒痒。北面除了鞑子之外,还有一个郑。真是奇怪。不是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为何现在正是水军,要有两个郑呢?”

此话提醒了郑成功,郑芝龙从北京城给郑成功的信中,也提到了注意北面动向。眼下北面只有姜瓖一支军队对抗大清,大明(南明)趁机开疆扩土,这北面难道是这个意思?

公西俊人冷笑一声:“虽然小人是倭人,也知道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都是华夏传统。可是此番,永胜伯(郑彩)凭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

郑成功点头,这件事他的确有些不服气。历史上历来都是父死子继为先,兄终弟及放后。郑成功是隆武帝赐姓,赐名,被人尊为国姓爷,凭什么现在郑彩把持着军队和朝政?

郑成功看着公西俊人:“公西桑,有些事,恐怕需要你与本王,一起去做。”公西俊人点头:“愿与大人赴汤蹈火。”

在桂林,也有一群人从刚刚紧张的情绪中恢复过来。永历皇帝朱由榔自从登基就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作为皇帝的他,从在肇庆监国之后,也开始流亡生活。从肇庆到梧州,梧州到桂林,永历帝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逃跑。

在永历皇帝身边一直有一个人支持他,他就是瞿式耜。瞿式耜和永历帝说了很多建炎南渡的事情,逃难并不可怕,因为虏清的人数毕竟很少。宋高宗当时跑到了海外,最后坐船到国内不是照样当皇帝?所以瞿式耜的话让永历帝稍稍安心,而瞿式耜又从澳门借到了蒲兵三百人,重炮数门,打退了清军多次小规模进攻。

这日在桂林十字街,一座威武的天主堂旁边,永历帝在这里接见了瞿式耜。看到永历皇帝身后的人争相与天主神父跪拜,其中希望获得圣恩的太监们,甚至那里还有皇妃和皇子,瞿式耜不禁摇头:“皇上,内朝如此混乱,对国事不顺啊。”

永历帝叹一口气:“可是红毛番实力强大是事实啊。我军一路南逃,只有红毛番的大炮,才能将鞑子吓跑,不是么?”

瞿式耜想说明军的枪炮也很不错,但是可惜都不在自己手里,自己手里的炮也是和葡萄牙人借的,不禁叹一口气:“这些所谓天主圣徒也不是什么好鸟,宛若当年番僧进京。”

瞿式耜仿佛想到了当初大明攻打大元的时候,大元皇帝妥欢帖木儿的后宫,就是这样*。在蒙元时期,来自吐蕃的僧人以传教名义,出入后宫,大元皇帝、皇后和太子都甚敬之。而大元皇帝曾招数名宫女,以番僧所教授之法秉烛夜战,通宵达旦。那种情况,与如今情况何曾相似。(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