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奋斗在残明 > 第024节 太原之战(一)

第024节 太原之战(一)

孟乔芳喝过酒,吴三桂命令胡国柱亲自将已经在马上东倒西歪孟乔芳送走。然后吴三桂虽然酒已高,却还是在陈圆圆的侍奉下,喝了醒酒汤,然后带着人亲自巡营。

这就是关宁铁骑作为天下精锐的原因之一,主帅吴三桂每日夜中亲自巡营,这是大明军中很少有人做到的。

吴三桂这次专门探查了粮仓,那里有今天刚刚从大西军那里运来的粮食,红娘子亲自押送。吴三桂亲自看望了送粮的忠贞营的人,和他想象的一样,忠贞营的士兵不多,民夫更多。

吴三桂坐在灯下,亲自将赏赐给了运粮的民壮。而最后一个走到吴三桂身前的人,是一个白净的人,更像是账房先生,而不像是民夫。他在吴三桂面前深鞠一躬:“小民有话要和王爷说。”

终于等到了啊,吴三桂微微一笑。吴三桂喝退左右,让夏国相将仓库的门关住。看到周围没人,吴三桂长叹一声:“大西军的人终于来了,你是刘文秀的人?”

那人抬头,吴三桂看到他的黑豆眼在灯下一闪一闪,这是极为聪慧的人标志,那人却说:“小的刘文秀手下刘玄初见过王爷。”

吴三桂点头,将手中喝的醒酒汤又倒了一碗,推给刘玄初:“军中简陋,还望先生不要在意。”刘玄初微微一笑:“小人来到这里见王爷,可不是为了喝茶。先说正事,我家主公刘文秀要小人告诉王爷,若大西军北伐,希望王爷能够为了民族大义,不与大西军正面为敌。”

看到吴三桂沉默不语,刘玄初也笑了,喝一口醒酒汤:“王爷在想什么,莫不是天运的话?”

吴三桂歪着脑袋,看着这个孱弱的男人,也不说话。刘玄初也不介意,微微笑道:“当今这个形势真是扑朔迷离。王爷应该也听说了,天下兴亡在此一举。”

“哦?”豆苗灯不停的闪烁,照在吴三桂的脸色,吴三桂的脸庞才叫做扑朔迷离。

刘玄初却并不介意,看着吴三桂笑道:“天下大势在此一举。别的不说,大西军孙可望文武双全,李定国旷世名将。有此二人,若是大西军能够北上,忠贞营李过高一功一定会响应。这些闯军手下的士兵都不是善茬,最痛恨清兵。届时一旦兵临城下,王爷打算有合作为?”

吴三桂却不说话,刘玄初哈哈大笑:“让小人为王爷说出来吧,王爷什么都不用做,只需打出反清复明的口号就好,就如现在大同姜瓖现在所做即可。因为王爷本来放清军入关就是给先皇(崇祯)复仇,王爷看不到今天的情况,也属正常。王爷是断臂赤诚的王佐,忍辱负重多年”

刘玄初摇头晃脑,继续说道:“大西军、忠贞营和关宁铁骑三家合流,到时候天下谁是敌手?只要这支联军能够顺利渡过黄河,天下就是大明的。大同姜瓖虽然不能能击败清军,但若真如我家主公和忠贞营所说,清军那时也是强弩之末,遇到这三支天下精锐,恐怕不全军覆没就是最大收货了。大明光复指日可待,这还不算南方鲁监国和郑家水军如何配合呢。”

吴三桂慢慢地说:“照先生所说,天下已经是大明的了?”

刘玄初摇头:“此战关键是时间。眼下姜瓖在大同反正已经两个多月,大同城虽然城高坚固,但是能有多少存粮?虽说姜瓖很早就在大同存粮了,但是五十万人马,需要多少存粮?大同城,能够三个月?半年?最多不超过九个月!可是到现在为止,孙可望和李定国还因为是否支持北伐充满了猜忌,孙可望不愿意北伐,而李定国坚定要北伐。我家主公刘文秀就是因为烦透了二人的争吵,才率领本部北上四川,屯田种地,支援忠贞营。没有大西军主力,忠贞营的力量虽然和孟屠夫的手下有一战之力,但和关宁铁骑相比实在太弱了。王爷认为,接下来不到半年时间,大西军会北伐么?”

吴三桂摇头:“本王怎么会知道?”

刘玄初哈哈一笑:“王爷不妨就以此战来看看天下局势。”

吴三桂眉头一挑:“哦?此话怎讲?”

刘玄初认真的说:“无论孙可望李定国要不要北伐,这大明天下是朱家的。只要永历帝但凡还有一点思绪,若是三个月内大西军还未能达成统一,永历帝就应该率领本部御驾亲征。”

吴三桂点头承认。虽然永历皇帝身边护卫队伍很少,但是据说也是精锐之师,原来大清四个投降的王爷中,最受重视的孔有德就是死在永历皇帝所在的桂林城前。一旦永历皇帝希望御驾亲征,那么天下必将追随。至少永历皇帝到达关宁铁骑军前,吴三桂是一定要跪迎的。而无论大西军如何内部打架,只要永历皇帝西征,只要有士兵跟随,势力就不会弱。

刘玄初淡淡的说:“而三个月后若是永历帝不见动静,那么,小人劝王爷,也该早作打算。小人听说了王爷为弥补对于姜瓖和他的部队的恩情,已经答应三家罢战。三个月后,这个战事走向何处,希望王爷早作准备。”

吴三桂抬起头来,看着面前这个瘦小的人:“刘玄初?”

“小人在。”

“无论将来如何,关宁铁骑中,吴某对于刘先生,始终虚席以待。”

昏黄的灯光下,吴三桂和刘玄初都默默点点头,达成了协议。而这两个在后世引出无限争议的组合,在此时就已经将命运整合在一起。

吴三桂对于姜瓖在大同的举动还是有一些信心的,毕竟现在因为大同反正,山西除了太原之外,全部效忠姜瓖。而其中兵锋最盛的,是在太原附近晋祠驻扎的,准备攻击太原城的姜建勋部。

姜建勋驻防左胜,根本就不在山西境内,而位于陕西北面。只遵从大同姜瓖的率领。大同反正后,姜建勋宣布效忠姜瓖,尊奉永历正朔。姜建勋接受姜瓖的任命,赴任太原巡抚,带领本部主要人马——姜群、姜泸、姜天南、姜康宁、姜万全五员战将,带领骑兵五万,步兵十万,浩浩荡荡杀入陕西境内,兵锋直指太原。只留下姜辉和华夫人镇守左胜。

姜建勋大军所到之处几乎入无人之地。榆林本来就是姜家故地,所以榆林城几乎是投诚的。在榆林内部代表王永强带领下,榆林城杀了清军任命的人士,投降姜建勋。而姜建勋看到姜瓖任命连接榆林和大同之间的重镇——偏关守将是万练,姜建勋也没有让手下人在榆林做什么官员,而是与王永强部、万练部三军合兵,向着延安攻击而来。

延安城没有获得南面西安城孟乔芳的援军,抵抗十日之后,城破,投降姜建勋。姜建勋没有继续向南——向南的战略不清晰,因为延安的南面是西安。西安杀人如麻的孟乔芳,而且西安自古也是陕西重镇,孟乔芳在做困兽之斗,一定会竭尽全力。

而姜瓖的目的不是攻击孟乔芳,而是要打下太原,不然姜瓖为何任命自己为山西巡抚,治所就在太原。只要拿下太原,山西连为一体,就等于姜瓖在大清所控制的北面纵向宰下一刀。所以姜建勋从延安向西,由吕梁进入山西,因此牢牢封锁陕西到山西的道路。其实姜建勋这一战术也是请君入瓮之计,若是孟乔芳敢于追击,王永强就敢和姜建勋合作,把孟乔芳堵到山西。就内心愿望,姜建勋巴不得孟乔芳从西安城出来,不仅姜建勋,雁北军以及陕西各路义军,都巴不得活捉孟乔芳千刀万剐,以慰众多无辜在天之灵。孟乔芳再有胆量,也不敢孤军带领一支只会杀农民的清军北上,面对强大的雁北军只有送死的份。

姜建勋此次向东杀来,基本上传檄而定,兵锋直指太原。但是太原城下,姜建勋碰到了真正的对手——来自大同的尼堪,奉命到太原运粮的大清名将——敬谨郡王尼堪。

尼堪虽然不是一军统帅,却是一员猛将,麾下八旗军乃是清军中最强的战力之一。尼堪曾经跟着多铎军去过江南,后来又跟着豪格去过四川。这次从北京城运往大同的红衣大炮,就是尼堪亲自送的。因为尼堪的皇亲身份,尼堪并不和任何人私教过密。但是此时,多尔衮将最重要的打通粮道的任务交给尼堪后,尼堪展示出他猛将的威力。

尼堪在宁武城将宣誓效忠姜瓖的宁武总兵刘伟打的不敢出城。这个曾经周遇吉能把闯军拦的多日无法前进的关卡,对于尼堪所率领的军队只得放行。也就是宁武城在山上,是战略要冲,刘伟一直有主动权。但刘伟内心,是不敢和尼堪作战的。

而来到太原城,尼堪又把来奇袭的姜建勋的先锋部队打回去。也就是尼堪自视甚高,他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姜瓖的一支主力军队,来自左胜的姜建勋。而尼堪知道平定南方诸地、多铎的接班人——端重郡王博洛马上要到太原,所以尼堪只是让太原城内的祝世昌贮备足够的粮草,亲自押送北上。尼堪要在山西遍地都是效忠明朝的山西北部,打出一条大清的粮路,狠狠打击一下明军的气势。(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