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奋斗在残明 > 第025节 太原之战(二)

第025节 太原之战(二)

尼堪与博洛交接之后,就带着第一批粮食北上,从太原回到大同。

而大清南方最重要的将领,端重郡王博洛亲率五千八旗铁骑从南方赶到太原。博洛毕竟是多铎的继承人,亲自镇压了诸如江阴之役等多次战役,李成栋都是他麾下的一员战将而已。在博洛攻击南明期间,扫平南明多地诸王,郑芝龙投降清军,可见此人的魅力。博洛离开南方之前,清军兵锋已经到了福建。

博洛不同于尼堪,博洛文武双全。对于能一直坚守太原的祝世昌,博洛给他十分高的礼遇,不但当众宣布服从祝世昌的安排,而且勒令手下清兵要服从祝世昌的政令。

这就很大程度安抚了太原普通百姓的情绪,因为姜瓖反正,满汉关系达到一个极低点。尼堪莽撞,但是毕竟在太原时间不长,并没有时间做出什么不可挽回之事。博洛可是来守卫太原的,博洛深知,祝世昌若不是对大清有极大信心,就不可能以孤城身份守卫太原这么长时间。

而山西有两座重城,若是太原大同不能齐心,那么山西就有一半好解决了。对于此,作为长期外放的博洛可是心知肚明。

有了博洛镇守太原,祝世昌就可以干很多事情。比如说服钱庄。

山西北面的大同是军事重镇,各种物资丰富,但是银钱其实并不重。大量的银钱是在太原为首的晋中地区,山西会馆存的银子,百分之八十在这些地区。而山西老抠最会攒钱,山西会馆的银子,又占了当时中国全部流通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于是祝世昌在博洛镇守太原后,首先就去找了亢百万。

亢百万盐商出身,扬州瘦西湖是他的私家别院。亢百万叫做亢嗣鼎,当初在广州,韩昭德希望建立山西会馆,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这个亢嗣鼎。祝世昌亲自去找亢嗣鼎,此时亢嗣鼎藏在太原的一座山西会馆内,这个举动已经表明他的决心。

祝世昌只说了三句话就打动了亢嗣鼎。

“大明还有多少银钱需要在山西会馆兑换?而大清还有多少?你的银票,能兑换谁家的?”

“大清疆域辽阔,以后往北的疆域生意,定然在山西会馆手中。”

“你在乱世不藏在海外却藏在太原,难道是想跑跑不了吗?”

“本府给你一晚上时间来回话!”留下这句话,祝世昌离开了山西会馆。而亢嗣鼎赶忙联系所有山西会馆的东家,将形势告诉他们。

山西的这些钱庄老板清楚,这些年随着战乱,大明的银钱来的很少。山西会馆已经为大明放出了三亿两白银的银票,为大清也放出了一亿两白银的银票。而此刻,山西会馆中,总共的银子也就是一亿多两。

中国自古就不产银子,可是自从大明张居正变法后,官方收税全是银子,这样中国对于银子的需求就很大。大明朝的银子都是从海外而来,主要是强大的西班牙帝国从海外运送而来。而西班牙帝国虽然在欧洲驰骋,但是在大明朝时被郑芝龙的水军所克,不能在中国及附近岛屿为所欲为。虽然也有一些人妄图改变这一现状,比如海岛大同发生的卡洛斯事件,就是例子之一。但是西班牙帝国整体而言对于大明还是尊重为主,只能腹诽心谤,因为鞭长莫及。每年,西班牙帝国的水军运来大量的从拉丁美洲挖出来的银子,到大明疆域,主要是南海诸地。欧洲人通过西班牙的船只的银子购买大明在欧洲畅销品——瓷器、茶叶、作料等物,运到欧洲去卖。这些欧洲人不仅把大明市场的瓷器都买完了,甚至把朝鲜、琉球的瓷器都买完了。朝鲜为了获得这些瓷器等贵重物品卖到国外,曾经出过一年向大明进贡四次的馊主意,甚至用小丑来换瓷器,就因为这些欧洲人在南海重金求购中国瓷器。

但是三十年战争改变了这一情况,因为欧洲没粮食,而西班牙因为占领拉丁美洲,它有粮食。三十年战争是新教和天主教的站在,其中西班牙是天主教的背后真正金主,西班牙等于面对整个欧洲的威胁。所以欧洲其他国家打出新教的名义,而西班牙以天主教的护卫者自居,在欧洲大陆打得昏天黑地,自然无暇远东。西班牙舰船不再给大明运送银子,购买大明的瓷器、茶叶和作料等物,而是忙于欧洲战事。

于是大明开始出现银荒。

大明的商人想了很多办法应对无银危机,比如亢嗣鼎的连号政策,山西会馆就是这个背景下成立的。实际上,大明朝的银票早已超发,山西会馆所能做的实在有限。

什么也没有违约痛快,此时亢嗣鼎和他的山西会馆东家们的决定,直接改变了历史发展的前途。

结果十分明显了。一夜过去,山西会馆和他们的钱庄东家,放弃了大明,投靠了大清。因此,太原周边县城,太谷、祁县等,由原来的反清态度变为反明态度。这些城市都是山西会馆的股东所在城池,山西会馆对于这些城池的影响力十分巨大。

这就改变了太原孤立的地位。

作为山西会馆,亢嗣鼎等人支持大清最主要的作用体现在,原来在西疆本来大清人员很少,银子自然更少。但是有了山西会馆作为信用,清人可以凭借山西会馆的银票在山西会馆提取银子,因此通过巴图尔珲台吉的势力范围,草原的蒙古人可以为大清采购牛羊肉和粮食,作为补给。

这就完全改变了大同地区的清军物资补给艰难的情况。

祝世昌搞定了山西会馆,第二件事情就是去见傅山。

傅山一直在反清,但是他的反清和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傅山不支持暴力反清。因为傅山清楚,武力在乱世的意义并不大。因傅山更相信理学,相信道理的力量。

于是祝世昌以山西巡抚的名义,与傅山大辩论三天三夜。同时祝世昌为傅山的山村运来了粮食和各种生活必需品,告诉围观的各种儒生和普通村民,太原有粮。大清的确有很多事情做的不对,但是大清也做了很多对的事情。而大清,欢迎傅山这样的反对人士,而不欢迎李建泰那样的反对人士。

因为此时李建泰在曲沃打出抗清的旗帜,已经和姜瓖形成呼应之势。作为东林党领袖,李建泰的反清态度极大的增强了山西读书人的抗清热情。不仅山西,陕西、河南等地仅存的不多读书人在李建泰的带领下也纷纷响应姜瓖抗清的号召。

其实傅山和李建泰是好友,曾经傅山与李建泰结伴,在大同云冈石窟,见到了姜瓖和感动和尚。但是李建泰曾经在崇祯皇帝面前夸下海口能够平定闯贼,结果没有与闯贼打一仗。此番姜瓖反正,李建泰又在曲沃冒出头来,在祝世昌看来,这才是小人行为。

因为祝世昌认为,李建泰应该一死报答崇祯皇帝的厚恩。跟随崇祯皇帝下黄泉的人不少,没几个像李建泰那样备受皇恩。

这是祝世昌表明的观点,也是寻常人很难分辨是非的观点。

不少听众点头。祝世昌巧妙的将满汉矛盾变为忠实崇祯皇帝的人和背叛崇祯皇帝的人。因为崇祯皇帝去世,是死在闯贼手中,而大清可是专心为崇祯皇帝报仇的,天下都知道,闯王李自成是被清军追杀的没有落脚之地。虽然大清灭亡了大明,但是那是大明无法守卫故土。大清虽然灭了大明,但是依然给崇祯皇帝祭祀,崇祯皇帝也是大清厚葬的。

祝世昌清楚,大清之所以不得民心,是因为他的圈地政策。而圈地政策,祝世昌在太原也没有认真执行。祝世昌早就给多尔衮上书过,如果要保证太原五省粮都地位,就不能对太原以圈地要求,不然有地没粮。而一旦太原没粮,姜瓖就有可能联络蒙古南下。

多尔衮对于祝世昌的做法算是默许了,因为太后大玉儿告诉过多尔衮,祝世昌是顺治派去寻找美食的人,多尔衮对于这种小事并没有太多上心。因为一个小孩子嗜吃派出一个地方大员,作为利益交换多尔衮还能获得更多,并且太原也不是一个安稳之地,多尔衮原来算计的挺好。

而此时祝世昌没有圈地的政策为祝世昌争得了不少民心,这个顺治皇帝的闲子,此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祝世昌虽然辩论败于傅山,博洛还亲自上台求傅山的一幅墨宝,并留下一张一百两的银票,亢嗣鼎当场就给兑换了。大清尊重人才、府库充裕的形象,就在这个现场被建立了。

利用完傅山,祝世昌在回到太原城后告诉博洛,太原的存粮其实并不多。但是太原跟前有粮食,都在清徐。

因为以前韩昭德在清徐订醋,所以清徐有大量的粮仓。但是后来韩昭德因为姜瓖的原因,很长时间没有运送粮食,于是这些粮仓就被祝世昌的粮食填满了。因为祝世昌也告诉这些醋商粮商,可以在一年后给他们粮食。醋酿粮食可不是不分好坏的,陈粮对于醋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于是清徐的醋商粮商也都同意了。

清徐在太原的南面,想要到那里去,就必须与在晋祠的姜建勋血战。而祝世昌给了博洛一个好机会,能够一举歼灭姜建勋的机会,那就是野战!因为博洛深知,如果论野战能力,八旗铁骑天下无敌。(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