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清穿之庶女将军 > 第四十六章 君临天下

第四十六章 君临天下

宫门外,除了禁足的八贝子与太子爷,其余成年皇子都被召集于此,由于没有事先通知,诸皇子都还是一头雾水。

为了避免扰民,一律微服出巡。一行人,来到京郊外的难民营处,已是酉时,分列几处高架的大锅,已炊烟袅袅,粥香四溢。

我们这一行人,从宫门一路遥遥出来,此时该是日入进食的时候,康熙闻着粥香,便招手唤来随身伺候的李德全,盛来一碗,欲要与民同食。

随行的大臣与几位年长的皇子,都百般劝阻康熙勿食,这乃施舍贱民的粥食,岂能入至尊龙体?可康熙为了体验民间疾苦、亲民为善,非要执意这般做,大臣们执拗不过,只好同意。而管理这片难民的官吏,不禁连连擦汗。

康熙不仅自己一碗,还让随行大臣与诸皇子,包括我在内都人手一碗。我看着米烂粥稀的奶白色液体,嘴角微扬地笑了笑。

我用眼风扫向诸位埋头先喝的大臣与诸皇子,才咽下一口,面色各异,都是一副眉头紧蹙难以下咽的表情。

已食入内腑的诸大臣与皇子们,眼见都无大碍,康熙便端过李德全的白瓷碗,欲入口时,分别有四位皇子破口喊出:“皇阿玛……”

这几人,分别是大皇子、四皇子、五皇子、十四皇子。

康熙抬眼,十分不怒自威地瞅了他们各自一眼,几位皇子很快识趣的闭嘴。康熙眼瞅大臣们脸色如白蜡的表情,以及老得快掉光牙的窦德贤,一个不住地捧着右腮帮,居然吐出一颗牙来。康熙很快就明白,这一碗看似清寡的白粥里面都有什么,他一清二楚。

康熙低头大喝了一口,把米汁吞咽下去后,往手上‘呸’的一声,吐出一口细碎的白色颗粒。居然,皆是石子。

康熙扬手一砸,砸向一干等的大臣,赫然怒道:“你们居然还吞得下去!!!”

我见状,赶紧放下碗抹干净嘴角的黏稠糊物,还好我一口都没喝,不然磕得我牙疼。

老四胤禛赶紧下跪,“皇阿玛恕罪,是儿臣的错,儿臣大意疏忽……”

“你没错,错的是这些食禄而不治事的大臣们!!!”康熙已是雷霆盛怒。

这些难民,一向由四阿哥胤禛着手管理,有罪责理应四阿哥担当,而老四也俯首认罪。那为何康熙要怒责众大臣,把错都归咎于大臣们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君主,再有雄韬伟略治世之风,其手下官员若都为奸佞,那也终将无法成就大业,一展宏图;反而是庸才奸臣误国,国破家亡。

而老四从随行开始,就一派自若如风,也都一齐喝了粥,根本就不知赈济灾民的大米混入了石子,再加上那一句‘皇阿玛’,康熙便看出其不知情的真心。

“施粥咯——”

一声洪亮的声音响起,示意粥已熬好,开始派发粥食。衣衫褴褛的难民们,一窝蜂的涌向远处的粥棚争先排队,反而朝廷设点的粥棚人数寥寥无几。

除了朝廷的赈灾,还有京中富贾人士慷慨解囊,也设点施粥发放衣物。

“哇——今天还有馒头!”人群中哗声四起,人头更为攒动。

粥棚处,一抹明亮艳丽的身影忙碌于人群中,态度亲和,笑容清新,让即将步入的枯黄秋色,增添一道春色。

“那不是名满京城的雅妓,柳含烟吗?”有人轻声嘀咕。

康熙朝李德全招招手,“去,取一碗回来。”

李德全领命,很快取回一碗白而粘稠的粥食,大米颗颗饱满而绽放,真正的粥香才扑鼻而来,就连我这么远,亦都能闻得到香味,此米应为上等好米。

其他几名小太监,各自端回一碗其他商贾或世家的白粥,除了李德全手中那碗全是盈白米粒的稠粥,其余几碗都还算见米粒的稀粥。

其他商贾或世家的粥食,再怎么差,也好得过朝廷的这碗满是砂砾的清汤寡水,这由不得康熙欣慰之余更为震怒。

李德全的粥,正是取自那位女子的粥棚处,李德全不仅讨来了粥,左手处还有一个热气腾腾的馒头。

康熙就着香甜的馒头,喝了一口李德全呈上来的粥,颇为赞许的点头,低声嘀咕一句:“此女子不错,可惜误入烟柳巷。”康熙回首对李德全说,“回头,派人问她有何心事,朕替她了了。”

“嗻。”李德全打千,就准备迎康熙回宫。

也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声:“皇上,那是皇上!”

“真的是皇上,还有随行的诸皇子与大臣们……”人群中,又是一声高呼。

刚还在争抢粥食的民众,纷纷围过来扑通跪下,“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九五移驾,万民齐跪。万民高呼‘万岁’的声音,可谓沸反盈天。

很快,隐藏别处的带刀侍卫,整齐有序地冲了出来维持秩序,拔刀隔开民与君的数丈距离。很快,八匹骏马的龙辇被牵了过来,准备迎天子回宫。

宝象庄严的康熙,来回地审视着万民。在古代,贱民是上不得庙堂,也不值得帝王去亲近或者让其起身平站。可康熙本着朝廷施粥自亏在前,不得不开口,道:“都,平身吧。”

初见天颜的万民,被一声犹如洪钟的嗓音惊醒。这一句都平身,更是体现康熙的平易近人与爱民如子。

“谢皇上,皇上万福。”

得此赦免,人群窸窸窣窣地站起来,但都自知是贱民,均不敢抬头直视天威龙颜。

“那位女子,是谁人?”康熙指着远处跪着的女子,道。

那位名叫柳含烟的女子,宠辱不惊地起身,搀扶着一名近百岁的老人,踩着碎步走来。

“小女子姓柳名含烟,参加皇上。”柳含烟扶着老汉跪于康熙十步之外。

柳含烟生的细皮嫩肉,面如含春,她所搀扶的老人瘦骨嶙峋,五官尖细,不像其家中高堂。遂,康熙问:“你所搀扶的,是你何人?”

“不识。含烟自幼习四书五经,懂得‘孝,乃百行之本,众善之初也’之理,遂小女子见老汉于难民中孤苦无依,又恶疾缠身,便接过身边以尽孝道。”柳含烟垂首道。

此女子的态度不卑不亢,不禁让作为大人物的我们多看了几眼。康熙点头赞赏地道:“也难得你有这份心。如果天下人人皆如你这般美德,那我大清何愁不民强国富?”

也不知康熙抽的哪根筋,居然眼风扫向我,吩咐地道:“瑾瑜,替朕赏柳姑娘。”

终于轮到我出场了,我从怀中掏出三张一百两的银票,交给了那位名叫柳含烟的女子,那女子也不推让,接过并谢恩,说赏赐的银两会悉数购买米面,用于民间疾苦上。

此女子这番作为,岂能不让人青睐?心地好,才学好,样貌好,可谓才貌双全、品学兼优,是媳妇或者妻妾的最佳人选。可惜了,天妒红颜,错入了行当。

女子在老汉耳边耳语了几句,老汉立即抬起褶皱如丘壑的脸,用浑浊的眼珠子盯着十步之遥的康熙,悲戚喊到:“皇上,您真的是庙堂高坐的皇上吗?”(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