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红色蒲公英 > 第十三章 远走他乡

第十三章 远走他乡

苏荣贵独自坐在一边,抽着旱烟,随着嘴巴吮吸烟草发出的声响,烟杆前端忽明忽暗,像一盏鬼火在飘浮。“娃他爹,你倒是说句话啊!今后日子咋过?咋还苏老爷今年租子?”苏荣贵的堂客(客家人称呼妻子)忍不住催促道,边说边伸手去推攘他肩膀。

苏荣贵任凭她推攘,身子晃来晃去就是不吭声,他如何知晓该怎么办?如果有办法还用坐在这儿发愁?“阿巴,事到如今也没有其它法子,您不是识得草药么?下了这么些天大雨,草药长势良好,可以上山多采点,卖给药铺,把钱攒起来还债。老四、老五年纪还小,留在家里帮忙,我和二弟、三弟出去找活干,等挣了钱再回来。”老大苏炳新开口说道。

苏炳新已经二十三岁,长得精壮结识,是农活好手,在家中最有发言权。他的话说到苏荣贵心里去,情不自禁点头认同,然而堂客不情愿,反驳道:“外面兵荒马乱的,你们往哪儿走?听说白狗子到处抓壮丁,去和红军打仗,那子弹不长眼,万一有什么三长两短咋办?”

苏炳新正要申辩,老二苏炳生和老三苏炳瑞都连声附和,支持大哥的意见。他俩早想出去看世面了,即使不遭灾也会离开家门。最小的两个弟弟见三个哥哥要走,也嚷着要跟随,被苏荣贵一通责斥,乖乖闭上嘴巴。

拿定主意后全家开始做晚饭:苏荣贵是当家人,不管家务事,继续抽他的旱烟;两个小弟到屋外田埂采摘新鲜的野菜,洗净煮来吃;苏炳瑞劈柴生火;苏炳新和苏炳生帮着母亲切菜淘米——其实哪有稻米可吃?不过是些簸箕颠倒漏下的麸皮和碎米,加了些干玉米粒,每顿饭都是这样。

炊烟袅袅,饭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对于穷人来说,只要不饿肚子就是天堂,何况这是最后一次全家围着吃饭,下一回还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呐?

饭桌上像变戏法似的增加了两道菜:蒜茸炒苦脉皮和梅菜扣肉。这两道菜原本都是客家人饭桌上的家常菜,但在苏家通常只有过年才看得到,顶多是蒜茸炒苦脉皮,梅菜扣肉已经多年未见。为什么苏家几兄弟对这两道菜表现出极大惊奇呢?因为物以稀为贵,大灾之年能吃到如此美味实在不容易。

苦脉皮也叫苦麻皮,是一种可以食用的野菜,生长在山野地带。每年长出的新鲜嫩芽采收后可以食用,味道略苦,营养丰富,能清热解毒预防上火。为了改善口感,不少家庭主妇还加入辅料“金不换”,吃起来格外爽口。寻常时节苦脉菜漫山遍野随处可见,算不得稀罕物,可如今洪水肆虐,山上树木草丛尽毁,这一盘蒜茸炒苦脉皮不知费了阿巴多少心血?

梅菜扣肉如同山珍海味,静静地搁在那儿,等着几张大嘴咀嚼。唾沫在苏家五个细仔嘴里反复吞咽,喉咙发出“咕咕”的声响,肚子也来凑热闹,“叽里咕噜”叫个不停。他们心里都清楚,这是阿麻厚着脸皮赊来的猪肉,日后要加倍偿还。

瞅着丰盛的晚餐,大伙儿都没有动筷子:苏荣贵夫妇愁肠百结,哪有心思吃美食?三个大儿子已经懂事,知道爹娘养活一家人不容易,如今背井离乡远离故乡,不知何时才能重逢?两个小儿子尚年幼,不懂人情世故,早想把美味吃进肚里,但大人没动手,他俩也不敢抢食,眼巴巴看着淌口水。

“吃吧,菜都凉了!吃过饭早点睡,明天还要赶路,多吃些!”苏荣贵终于发话,收起烟杆,对几个儿子说。苏炳新伸出筷子,先给爹娘各夹了一块扣肉,含着泪说道:“阿巴、阿麻,你们多保重!阿巴腿脚不方便,上山采药小心点;阿麻经常胸口痛,不要忘记吃药。”接着又给两个小弟弟夹肉,说道:“家里只剩你俩了,要听阿巴阿麻的话,帮着做事,大一些了也出去找活干,听到没有?”

盘子里只有一块扣肉了,苏荣贵笑了笑,拾起筷子,把自己和堂客碗里的扣肉重新夹出来,分配给三个大儿子,和蔼的说:“年纪大了要少吃肉,你们出去做力气活,应该多吃点,不要推来推去了,快吃吧,吃完早些睡。”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