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红色蒲公英 > 第二百三十六章 逐鹿上海

第二百三十六章 逐鹿上海

蔡复霖复制了三份苏有福的画像,人手一份,进入下一步程序——找寻苏有福踪迹,到他经常出现的地方蹲守监控,伺机开展锄奸行动。但问题随之而来:蔡复霖乃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不可能单独行动,阿海和阿山倒是可以,却无法做到确认,怎么办?

三个人再三商议,决定维持原来意见,仍旧分开行动,只找寻不动手,待锁定叛徒行踪再下手。蔡复霖还说服二人,每天出发前为他俩化妆易容,以不同面目示人,增加行动的隐蔽性。阿海和阿山对上海人生地不熟,只能一手拿地图,一手给小费,搭乘黄包车前行,蔡复霖骑自行车,可以提高办事效率。

同盟会在处心积虑寻找叛徒,作为出卖自己同志的叛徒,苏有福在干什么呢?通常普通人遇到这种事,不外乎只有一种反应,那就是躲避,然而苏有福不仅生效狡诈多疑,而且狂妄自大,丝毫不惧怕,还到处游荡,好像别人不知道他是叛徒似的。

难道苏有福真不怕死?或者对同盟会举动浑然不知?当然不是,同盟会对叛徒严惩不贷,他心知肚明,正因为如此,叛变之初便向满清权贵提出要求:务必保障他及家眷的人身安全,给予丰厚赏金,把江浙地区同盟会残余势力扫除干净后加官进爵衣锦还乡。

担任剿灭反清组织的军机大臣满口答应,通过江苏总督向苏有福许诺,同时派出四名皇室御用带刀侍卫亲临上海督战。带头的侍卫长是慈禧太后多年随从,获封二品带刀侍卫之位,名叫固尔玛浑,满语里面是“兔子”的意思,人如其名,身手矫捷,异常灵活,被誉为“紫禁城第一刀”。

有了御林高手保护,苏有福有恃无恐,每天花天酒地纸醉金迷,过着糜烂的生活。他这么做并非故意炫耀张扬,而是遵循清廷密令,有两个目的:一方面向潜伏的同盟会会员展示,只要背叛组织,投靠满清政权,可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另一方面则是张网以待,等待同盟会杀手莅临,将他们一网打尽。

同盟会会员有数万之多,广州总部派遣杀手抵达上海,清廷第一时间就知道了;与此同时,潜伏在清廷内部的线人,也迅速把带刀侍卫到达上海的消息通知了同盟会,总部几次电告蔡复霖,要他们加强戒备,切忌贸然行事。十里洋场由此上演了一场龙争虎斗闹剧,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蔡复霖、阿海、阿山按照各自习性,走了三条截然不同的路径:蔡复霖骑着单车,大摇大摆行驶在马路上,身上仍然是大学生装束,腋窝下面甚至还夹着课本,谁也看不出他的真实身份。

阿海刚好相反,昼伏夜出,腰间别着两把勃朗宁手枪,一双高帮皮靴里面也有两把微型手枪,枪头都安装了消音器,还随身携带了一捆TNT烈性炸药。他专门挑选胡同小巷行走,越楼翻墙,从不与路人碰面。

阿山在海外一直以拳师为职业,靠传授拳技谋生,杀手只是副业。这次闯荡上海滩,他也如法炮制,打扮成拳师模样,身上没有任何武器,仅有一张足以以假乱真的居民身份证。阿山以拳师名义四处打探消息,不是因为苏有福,而是寻找地下拳击场,他相信在这种充满欲望邪恶的地方,一定能够获得有用信息。

固尔玛浑的策略简单而有效:三名手下24小时寸步不离,贴身保护苏有福,但有一个前提,与苏有福必须保持五十米距离,不能太远也不能过近。对固尔玛浑的计划,苏有福不理解,却不得不接受,直到有一天真正遇刺,苏有福才明白了固尔玛浑良苦用心,发自内心佩服。

最先接近苏有福的刺客是阿海,从苏有福生活方式来看,阿海第一个接触到苏有福,水到渠成,理所应当。其实苏有福并非生下来就是浪荡子,他出生于苏州河边小渔村一个渔民家庭,家境贫寒,为了养家糊口吃尽苦头,后来到码头搬运货物,境况才稍微有些改变。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