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超时空突击队之二战风云 > 3-5 逼德坑美 航母风波

3-5 逼德坑美 航母风波

经过一个难熬的夜晚,长谷川清再一次看见了从东方升起的太阳,阳光映照之下,妙高、羽黑两艘重巡洋舰拖着歪歪斜斜的舰体航行在旗舰长门号的两侧,前方是陆奥号领头,后方紧紧跟着剩下的同样带伤的0艘运兵船,舰队以1节的航速缓慢前行。在长谷川清的眼中,红色的阳光是如此的晃眼,如同昨天傍晚那如同血池地狱的海水,令他不敢直视,他明白,昨天这一战将是他这辈子的最后一战,什么时候运输船队抵达泰国,什么时候就是他这一生的终点。40年前坪井航三少将和0年前东乡平八郎少将一手建立起的帝国海军的不败神话就这样毁在他的手里,对手还是40年前惨败于威海卫军港内的中国人……

长谷川清是个明白人,他也不想带着战败的耻辱自裁,但是帝国陆军16、19两个精锐师团将近万士兵就这样毁在他手里、尾高龟藏和涉谷伊之彦两位陆军中将重伤,陆军那些“土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海军方面必须给陆军一个交代,同时在他的冲动和疏忽之下,海军损失了两艘妙高级重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长门号战列舰和另外两艘妙高级重巡重伤,中国军舰扬长而去,这个责任必须要有人来负,至于内阁的那帮政客,他们历来不赞成盲目地对中国用兵,自己的失败将成为他们打击军部最好的借口,所以无论是陆军、海军还是内阁,甚至是天皇都绝对不会放过他,趁早自裁谢罪成为了长谷川清唯一的选择,所以当日本海军的舰队抵达泰国,完成了运兵护航的任务之后,长谷川清就在长门号的舰队司令室里用一把勃朗宁手枪自裁了,在他的航海日志中,最后一段话扛下了所有的责任,向天皇请罪,希望这样能够换取自己妻儿的平安。

与日本海军的“愁云惨淡”相反的是,沈鸿烈率领舰队在脱离战场之后,立即向海军总司令部和军委总参谋部发送了捷报,空军侦察机的侦查报告也在第二天早晨递到了东方云明的手里,看完了电报的内容,东方云明忍不住“哈哈、哈哈哈……”地放声大笑,引得整个作战室里的军官都转过头看着他。笑过之后,东方云明扬了扬手里的电报,说:“各位,咱们一起欢呼吧!就在昨晚,咱们的海军以极其微小的代价重创日军护航舰队,击沉重巡洋舰两艘,驱逐舰6艘,重伤鬼子长门号战列舰和两艘重巡洋舰!”听完东方云明的话,整个大房间内的所有军官无论等级全部一起高声欢呼,这可是自甲午中日战争以来中国海军的第一场胜利,40年的时间——不,应该从五百年前郑和下西洋之后就开始算起,那个时候开始中国的海上力量就一直在走下坡路,而现在,中国海军终于要开始崛起了!

后来的历史中,将这一场海战称为:“中日南沙海战”。也将此次海战视为中国海军力量的重大转折点,历史分析认为,这场海战几乎就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的翻版,同样是防守方舰队在执行运兵的任务,进攻方舰队有预谋地半路袭击;进攻方的舰炮口径小、射速快、精度高,防守方舰炮口径大、射速慢、精度差……就连最后足柄号重巡对中国海军致远舰的最后一击都与当初致远舰撞击吉野的情景颇为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中日双方的角色互换了。对于中国海军的胜利,舰队司令沈鸿烈总结认为,舰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利用雷达系统和舰载水上飞机提供侦查和预警,避开了与日军战列舰的正面交锋,打击敌军薄弱的运输船编队,充分发挥了沙恩霍斯特(定远)级战列巡洋舰“战列舰追不上、巡洋舰打不过”的特殊性能优势,诱使日军重巡与战列舰脱节,并且利用夜色的掩护靠近目标,缩短了交战时间,在进入敌主力战列舰有效火力范围之前脱离战斗,避免了无谓的损失。同时,艘0驱逐舰阴差阳错的与敌主力舰发生的遭遇战可谓是锦上添花的一笔,同样利用夜晚极差的能见度和短小灵活的舰体贴近敌舰,发射众多的高速鱼雷,成功重创了长门号,击伤陆奥号,使其动力损失较大,也为镇远和致远舰的脱离增加了成功的机会。

这样振奋国人的战报西南特区绝不可能就这样自嗨过后就完了,西南军军委会当天就向各大报刊发送了报道文章,特区公共广播电台也专门播出了新闻。这些报道着重渲染了海军装备的主力战舰,并且还公开了定远级战巡是由德国鲁尔船厂建造的,01轻巡和0驱逐舰由美国的船厂负责建造。此报道一出,全中国顿时沸腾了,南京的蒋介石也是十分震惊,反复让戴笠确认此消息是否属实,但是戴笠的反馈是:此消息绝对属实,日军舰队长谷川清已自裁!

这回蒋介石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陈绍宽的海军在自己手里的时候,自己每年给的军费连一艘小炮舰都买不起,归属西南军之后立马就拥有艘4万吨的主力舰,这等同于变相地打了他的脸,说他蒋介石无能!但是更令他感到有些恐惧的还是西南特区的财力,艘主力舰,购买价格就接近1亿美元,西南地区那个省油水怎么样蒋介石也很清楚,就算收上10年的税也不够买1艘战列巡洋舰,所以资金一定是来自于东方云明那个特别有钱的老丈人——叶恭剑,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叶恭剑到底“富可敌国”到了什么地步,买艘主力舰需要的钱对他来说好像是随时都能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想到这里,蒋介石觉得自己越来越摸不透东方云明这帮人的底了,人对于未知的东西总是天生恐惧。

蒋介石的心里五味杂陈,希特勒和罗斯福两人也有些措手不及,中国海军的主力舰是德国建造的,可是根据《凡尔赛条约》,德国作为战败国,是不允许建造和拥有“主力军舰”的,建造都是不被允许的。所谓主力军舰就是指同时满足“主炮口径超过8英寸”和“标准排水量超过1万吨”两个条件的军舰,所以之前德国海军一直只有“钻条约空子”的德意志级装甲舰,火炮口径虽然有80mm,但是标准排水量却低于1万吨,可是中国西南特区这样一宣布,不仅仅是日本在向德国抗议,英法两国也立刻对德国发出警告,要求查实德国海军舰艇吨位。

可是希特勒又怎么可能同意英国人来查德国海军,要知道,沙恩霍斯特级战巡的火力配置和吨位确实是“主力军舰”的定义,而且总共建造数量是5艘,艘给了中国,现在鲁尔船厂里还有两艘接近完工,这要是一查,法国人还不直接炸毛了?既然不能让别人查,德国就只有坚决对抗到底了,希特勒是个“得寸进尺”的急性子,想让他暂且忍耐、从长计议是绝不可能的,要不然他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没准备好的情况下提前发起战争吗?既然战巡已经建造好了,那他德国就决不允许任何人将它拆掉,中国常年积弱,东方云明都敢同时对付个国家,难道希特勒会没有胆量同时对付英法两国吗?更何况还有个美国可以拉上贼船的嘛!

希特勒尚且有所准备,罗斯福才完全是意料之外,本来美国和英国就因为加拿大的问题在北大西洋对峙,现在又传出美国卖军舰给中国的消息,两国关系更加剑拔弩张。当然,美国要是只卖过那两艘轻巡和5艘驱逐舰给中国海军,罗斯福是绝对不会如此窘迫的,轻巡洋舰和驱逐舰这类舰种是国际海军条约允许自由买卖的,但是西南特区新闻发布出来之后,美国联邦调查局就将一份调查报告放在了罗斯福面前,报告中说,迈阿密市的通用公司造船厂内,因军费削减被迫停工的CV-5号军舰去年就被一个叫陈振汉的商人以“特殊平板运输船”的名义买下,半个月前全面完工下水,之后这艘军舰就直接往亚洲方向开去,目的地很可能是已经被中国西南军占据的仰光港!然而由于美国的华人组织“洪门”从中作梗,联邦调查局没能有效阻止这艘两万多吨的平甲板军舰离开北美……

看到这份情报,罗斯福倒吸了一口凉气,CV-5号军舰,全世界都知道美国CV两个字母开头的军舰是什么东西。CV-5号,那可是美国最新型的“约克城”级航母,从胡佛在任的时候就开始设计了,因为199年到19年的经济危机,美国被迫延迟了CV-5的建造,直到罗斯福带着“新政”上台,经济危机的浪潮终于过去,美国财政得到极大的缓解,才正式向通用公司的船厂下达订单,准备将这一级航母命名为“约克城”级,标准排水量0000吨,满载排水量5600吨,设计能搭载97架舰载机!可以说,约克城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母舰,从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是航母,不像日本赤城号是用天城级战巡的舰体中途改的,所以约克城级的满排虽然比日本的赤城少了16000吨,但是搭载的飞机却不必赤城少。

原本的建造计划中,约克城级应当是去年5月份动工,今年4月初下水,但是罗斯福6月份签署颁布了“万恶”的《白银法案》,更“万恶”的是,这份法案的错误还被早有准备的、精通金融和股票的张海燕给放大了N倍!用早就准备好的几十万吨白银和数百吨黄金一度将市场走势向与法案背道而驰的方向带,罗斯福为了“救市”,从其它方面调动大量资金收购白银,却往张海燕的腰包里面白白装进去50多亿美元和几百吨黄金,单位是“吨”啊!由于这上面耗费了大量的资金,直接导致了“新政”中水坝、城镇等等以工代赈的项目资金严重不足,然后负责这些项目的老板们为了能够准时发放工人的工资,只能从建筑用的材料中“抠”,偷工减料的结果就是大部分项目,包括很多国防工程都成了完全不达标的“豆腐渣工程”。花费了巨资建设的大量工程根本无法使用,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0亿美元!这让美国各界都对罗斯福的“新政”怨声载道,众议院和参议院内“罗斯福滚蛋”的呼声是越来越高。

为了稳定自己的地位,不至于像赫伯特·克拉克·胡佛那样灰溜溜地滚蛋,罗斯福必须积极想办法弥补高达两百亿美元的财政赤字,重新恢复“新政”的活力。可是……008年,中国4万亿人民币的财政赤字,数字看着虽然“触目惊心”,但是那是完全计划好的,钱怎么用、漏洞怎么补、最终达到的效果那都是有详细方案的,基本上是看着吓人,实际安全,可是现在的情况是,00多亿美元的财政赤字,那几乎就是194年美国全年的财政收入,还是财政预算之外的!

焦头烂额的罗斯福最终从194年最后一季度的财政预算中缩减了40%的军费开支,以图多少能够缓解政府债务,因为这个时候的美国处于一种“和平麻痹”的状态之中,缩减军费不会引起民众的不满。军费开支一减少,很多武器装备的采购计划就不得不中止,其中就包括了已经完成基本船体的CV-5航空母舰、XB-17轰炸机和XP-9战斗机,甚至就连春田兵工厂(Springfield,音译为“斯普林菲尔德”)新推出的M1半自动步枪采购计划也被取消!

军方取消了订单,迈阿密船厂内的航母就造不下去了,CV-6“企业”号航母只铺完了龙骨,这倒好办,拆掉不就是了,可是CV-5“约克城”号已经完成了舰体的制造,只要把舰岛和动力系统装上就可以交付了,这怎么拆?正当通用公司为了这艘造了一半的航母无可奈何的时候,一个叫陈振汉的年轻人找到通用公司,表示华侨商团愿意凑钱买下这艘航母,并请通用公司继续完成航母的建造,与这个华侨商人几乎同时到来的还有一个日本军官——山本五十六,他也是冲着这艘航母来的,还是带着与国务卿的“默许”来的。日本海军这个时候正在拼命地造军舰,同时也在向世界各国购买军舰,CV-5因资金问题停工,日本海军当然就如同苍蝇闻到腐肉一样赶来。

表面上看,华侨商人怎么都抢不赢有国家和军队作后盾的山本五十六,可是通用公司却谁都没敢轻易答应,带着外交手续来的日本海军军官他们不敢得罪,但是陈振汉这个人他们也不敢得罪,因为这个陈振汉可不单单是华侨商人那么简单的背景,他的背后有个庞大的组织——三合会。

三合会是由清朝初年的洪门延伸而来,洪门的创始人名叫陈永华,说到陈永华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熟悉,但是他有另一个让人们很熟悉的名字——陈近南,金庸笔下的那个天地会总舵主!而这个陈振汉就是陈近南的子孙后代。其实,天地会也是洪门延伸出来的一个帮会,除了天地会,洪门延伸出来的组织还有过白莲教、乾坤会、哥老会等等,最著名的当属三合会!清朝末年,西方列强打开了清朝的国门,大量的中国人在这个时候被当做“猪仔”卖到东南亚,其中不乏洪门的一众子弟,后来,这些华侨里面有一部分抓住机遇,出人头地,来到了美国,洪门就开始在人种十分繁杂的美国扎下了基础,并且开始改名为“三合会”,所谓三合,即“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合”。这么多年过去,三合会已经发展到数万之众,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黑帮组织,西方列强鼓吹了多年的“黄祸论”,一部分原因也是对于三合会的惧怕。

陈振汉在美国华侨商人中的名气还是挺不错的,在纽约有几家公司,再加上他在三合会中的地位不低,所以众多的旅美华侨从张海燕那里得知西南军海军成立,恰好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停工,就联合起来凑了一笔钱,由陈振汉出面买下这艘航母送给西南军,他们甚至向全世界的华侨发出了招募熟练水手的告示……可是陈振汉没想到日本海军也盯上了CV-5,他不得不发动三合会的力量与日本人争抢。

陈振汉和山本五十六久争不下,两边都不断地在抬高报价,山本五十六代表日本海军报价400万美元,陈振汉也将价格抬高到了700万美元,通用公司这个时候偷偷地笑了,停止了拆毁CV-6号的工作,两艘航母都继续建造,就等着华日双方像竞拍一样不断抬价。

陈振汉和山本争抢了两个多月还没个结果,引起了张海燕的注意,她一方面紧急召回了在成都的叶恭剑,让他动用美国黑手党在国会内的力量,一方面通知东风·康明斯公司,无定期延迟给通用船舶的蒸汽轮机核心机构部分的交付时间……这一下山本五十六再也扳不回局势,通用公司只能将CV-5和CV-6交付华侨方面,价格还让张海燕和叶恭剑压回到1800万美元一艘,要不然康明斯不给发动机,这两艘航母就是几万吨的废铁!

CV-5“约克城”号在195年月6日下水,陈振汉付清了该航母的尾款之后就让人开着只有空船的航母沿大西洋南下,途径南非开普敦港进行补给之后开往仰光……

刚刚成立的联邦调查局(FBI)经过调查,虽然察觉了陈振汉的动作,但是美国政府现在根本没精力去阻止,更没有足够的钱支付这两艘航母,要是用行政命令强行制止通用船舶出售航母的行为,整个美国的资本家们一定不干!而且,联邦调查局刚刚成立不久,各部门之间配合不够默契,只能眼睁睁地航母开往亚洲,可是西南军海军在南沙一战大获全胜,还专门在新闻发布会中说明军舰购自美国,这就没法不引起FBI对CV-5去向的警觉,立刻将报告呈给了罗斯福。

现在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心中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航母都他妈开走大半个月了、都快交到中国人手里了你约翰·埃德加·胡佛才跟我报告,之前都他妈干什么去了?!发火归发火,航母是召不回来了,也就是说,德国出口了战列巡洋舰给中国,美国出口了同样违禁的航空母舰给中国,英、法、日三国追究起来,尤其是英国,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肯定不会跟美国善罢甘休,这完全就是让叶恭剑夫妇把自己给绑上中国的“贼船”了!可他偏偏动不了叶恭剑和张海燕,因为他们俩带着大量资产已经跟着这艘航空母舰去中国了,留下可以“远程遥控”的北华联、三合会和黑手党跟美国政府死磕。

最后,罗斯福强令FBI和军队出动弹压几个黑帮组织,同时由美国政府担下通用公司与西南海军购船协议中的1500万美元违约金,让他们赶紧把CV-6造好号转卖给日本,以平息日本方面的抗议,这要是让日本海军和英国海军从东西两边一起发难,美国海军绝对按下葫芦浮起瓢!中国和日本各自从美国买下了同一型号的航空母舰,这件事日本方面才不予以追究和抗议了。(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