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人生五味 > 92、第六十回计设元书府(上

92、第六十回计设元书府(上

第六十回

无自信元书府求助宋均辞故放纵宋均辞计设元书府

讲台上元书府萧洒面以对课堂中众学生瞪眼屏呼吸

这两天,元书府右眼皮老是在跳,跳得也不是那么厉害,时而跳几下,时而又不跳了,就好像有逗你玩的那种感觉。俗话说:“右眼跳挨,左眼跳财。”所以,元书府在用斗彩瓶糊弄了袁始池一次之后,老是在前顾及后防备,唯恐袁始池通过什么事来公报私怨,心中不仅没有了底,连自信也找不到了。而且教研室里有了前边唐三采和明成化的事例,他自己也老是觉得是不是又会来一个明成化之后的元书府呢?与此同时,他又听雍正款说,最近市里要在各职工、技工中等学校搞一个什么活动,抓一些什么典型,并正在酝酿与计划之中。听到这,元书府的这右眼皮又跳的厉害起来了。

于是,元书府不得不再三地求来解于宋均辞,让宋均辞为他出个主意。宋均辞干脆就给他出了两个主意,一是,这右眼皮什么时候跳,就对着右眼皮撑巴掌,一直撑到不跳为止,这叫做没自信;另一个,老老实实地坐下来备课,多备几节,留有余地,而且要细,要精,要准,要有突破,要能放得开,同时又要能收得拢,既能将课文中的内容撒出去,又能将撒出去的东西收回来,要备到如同唱样板戏一样的标准程度,抓住一个主题,把握住所有的学生;既要规矩,同时又能放开规矩,有一言堂唯我独大之气魄,加上与学生的双边交流,并做到统一,达到有机。谁也不要害怕,什么也不必担心,不担心突袭,不担心找茬,不担心在一个职业教师的范围内可能发生的任何一个问题,这叫做自信。不仅是自信,而且还要将这个自信上升为自我、自大、自尊、自强、自爱。如果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就没有过不去坎,也没有过不去河,这个时候的大山大河放在你的眼里,也是一马平川。

元书府当然听信了宋均辞的后一个主意,接受了宋均辞提出的全部的要求,文化市场也不去,一下班,干脆就猫到家中备课,一直到深夜。几天过后,元书府似乎是胸有成竹,脸上露出了一点无所畏的样子。

宋均辞告诉他,不要那么一个无所畏样子,你无所畏了,可如果让别人读懂了你这个无所畏了,你可能就白忙乎了一阵。你必须还要保持着先前的那一个样子,心中要有忌惮,表面要有不防不备,文化市场还得要去,能淘的还是要去淘,弄几个破烂东西来炫耀一下,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于是,元书府又听信了宋均辞的话,欲擒故纵,但心有戒备。他已经从他原来的教育口的朋友中打听清楚,全市职工、技工中等专业学校最近有一个专门的大检查,这个大检查当中,有一个非定点非定人的随机性听课活动,是完全突袭性的,摊到谁是谁,而且不论是讲得好与不好,即便是你讲砸了场子,课没法上了,也要坚持听完这节课,并完整地评价这一节课。事情到了这一步,元书府已经完全心中有数了。说是心中有数,也就是说,上边到陶瓷职工中专学校的那场随机性的非定点非定人的听课活动,一定会定点定人到自己的身上。否则,袁始池就不会是袁始池了,随机性也就不能说是随机性了。

在元书府的眼中,袁始池已经成为了一个有仇不报非君子的人物,即便是没有仇没有恨,有碍于,也当是其中之一。只要是有碍于,就必须要坚持以处置为核心的面对原则。前边的姚辩,后来的唐仕雨,而唐三采也不过就是沾了一个旁听者的身份,成为了一个有碍于的嫌疑;再后来的贾茂,虽然人老实巴结,但在紧要关头没有象官遥和马赛克那样挺身而出,也同样属于有碍于的范畴,接受他的贬谪。还有,伙房中的岳迟,专业课教研室的明成化,同样也能归在有碍于之下,成为了有碍于的牺牲品。不管是有碍于谁,有碍于别人虽不直接于他个人,但若间接也会有碍于他个人,同样是成为有碍于之下的首选一级品,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要么,开会洗脑,批判敲打;要么,轮为靶子,时常一击。除了有碍于,还有莫须有,现在轮到了自己头上来的,是属于有碍于,还是属于莫须有?自己也搞不清楚。但事实证明,不管是有碍于还是莫须有,目前已经可能被上升为有碍于这个等级了,而有了这个有碍于,自然也不会逃过这一靶心的定论,将你处置于靶心之中。眼前还不是什么洗脑批判,而是要面对这个即将到来的随机性的非定点非定人的抽查听课,并能从这堂课之中,寻找到了一个定人定点的有碍于来,以此为突破口,再来做实这个有碍于。至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元书府知不道,也猜不出,但他目前所要做到的只有认真的面对,务实地应对,除此之外,没有上策。

元书府没有了选择,元书府也没有了退路。

元书府的这种认真地面对和务实地应对的态度,得到了宋均辞的赞同与支持。他们已经形成了高度的共识,那就是这个随机性的非定点非定人的听课,在陶瓷职工中专学校里,可以说是准确无误得如同激光制导一般,落实在元书府的身上。

此时的宋均辞,已经成为了元书府朋友加兄弟似的依靠。为了应对这个激光制导一般的来势,宋均辞除了在百分之一的可能上做好自己的准备之外,全力以赴地在学校内为元书府所能制造的一切假象提供帮助,下棋,打球,娱乐,玩收藏……,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谁也没有把心用在备课教学上。

这一刻终于来到了。第二节课后,课间操刚刚开始,元书府被嬴清副校长请到了袁始池的办公室。这里面已经坐满了人,元书府心想:“这些人大概就是那些搞随机性突然袭击的人了?”

“哎,元老师,今天市里领导们准备要听你一节课,也没有通知你,上级文件就是这样规定的,要随机抽查,正赶上你了,有点巧合,你不会有什么意见吧?”没有等到元书府先说话,袁始池来了个先入为主。

“好呀,欢迎领导们指导。”元书府心中坦然但却显得有些紧张地说:“哎呀!这这这,我还没有准备哪,还有十分钟,让我先看看教材,该上哪一节课了。”

“那好吧,你就先准备你的去吧,这节课在学校的大会议室内进行。还有一点,需要向你说明的,今天上大课,一个小时,为的是课后讲评。”袁始池说。

元书府故意挠了挠头皮,没有说什么,就是一副难为情的样子。

袁始池暗自高兴,挥了下手,让元书府走了。

元书府刚刚直到了走廊上,又迎面遇到黑压压一群人。他心里清楚,这些人大概就是各职工中专学校派来听课的代表了,有领导,也有自己的同行。元书府暗自数了数,大约有二十多人。心说:“好家伙,都来了。”

元书府出了办公楼,又遇到了葛龙泉带领局机关中的一驳人也赶来听课,就连局机关办公室里的那个小勤务员白福伦也来了,心中不由得叽咕道:“乖乖,全压上了。”

很快,学生被集合到的学校的大会议室内,所有前来参加听课的人,还有学校中没有上课任务的工作人员,也全部被集合到这里来,听课的比上课的学生多出了一大截,黑压压一片,诺大的一个会议室,被占据了近二分之一的空间。

元书府左手拿着课本和备课本,右手挎着一个不大的纸箱,笑咪咪地穿过人群,不慌不忙地站到了最前面的讲台上,然后将左手拿着课本和备课本叠放到了讲台的右上角,将挎着的纸箱放到了讲台的左上角,面对着讲台下所有的人,从口袋中拿出两根粉笔放到了课本上面,便沉稳而平静地说了一句:“上课。”

“唿―――”一百多号的人齐刷刷地站立起来。

“哇――好壮观!”元书府心里一阵地自豪:“自己也会有这么多的学生!”

“老-师-好!”聚集在讲台正前方的学生向老师问好。

“同学们好!”元书府挺兴奋的,回复学生的声音稍微大了些。

“老-师-辛-苦-啦!”学生们猛然一下子来了这么一句,而且是洪亮整齐,这是以前上课时从来也不有过的事,让外人看来,这完全就是在事先演练过似的。

元书府笑了起来,同样回了一嗓子:“同学们同样辛苦了!”

“哈哈哈哈……”学生们兴奋地笑了起来。

“请坐下。”

“唿”地一声之后,整个会议室里变得鸦雀无声。

这课没有上,学生们不但没有紧张,反而兴奋起来了。元书府自然也觉得轻松而精神十足。

“同学们,我们今天讲新课,明代陶瓷的艺术与发展。”元书府开始讲课。他转身拿过一根粉笔,在黑板上板书下今天所要讲的课题:“明瓷概要。”

板书相当漂亮,行书,流畅,大气,有力,骨感效果让懂行的人能为之一掁。

元书府将粉笔重新放回书本上,向着讲台一侧站了站,如入无人之境,毫无悬念地讲了进来。

“想要了解明代陶瓷的艺术与发展,我们必须要从过去所学的知识中,找到一个切入点。我们上几节课讲述了宋元的陶瓷艺术及其发展,同学们已经了解到了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宋瓷的独具匠心,宋瓷的独树一帜,以及宋瓷的丰富多彩与高贵无穷,已经成为包括我们每一个人在内的所有人们永远难以领略同时又渴望领略其中的领域之一。从其美学价值而论,各地窑器争奇斗艳,又不独为一家所擅美,而各窑器的美学特征,又体现了他们各自的特点与辉煌。如钧瓷灿如晚霞的海棠红与玫瑰紫,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釉;汝窑的汁水莹厚如堆脂,色质如玉有着雨过天青之美称的卵白瓷;南宋官窑与龙泉窑青瓷釉色之美的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景德镇色质如玉的青白瓷;哥窑有意制作的满布断纹的缺陷美;还有以磁州窑为代表的,上,继承唐代长沙窑青釉釉下彩绘传统,下,又为元代白瓷釉下青花的出现,开启了工艺技术先河的白釉釉下黑花。请同学们注意,现在我们已经开始进入到了元代。”

此时,学生中有人鼓掌,继而全班的同学一齐鼓起掌来。(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