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人生五味 > 93、第六十回计设元书府(下

93、第六十回计设元书府(下

元书府示意,同学的鼓掌停了下来,元书府继续讲课。

“元代在我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元代制瓷工艺在宋代的基础继续发展。元代的钧窑、磁州窑、龙泉窑等主要窑场,在前代的基础上,仍继续生产传统品种。而景德镇窑在工艺上率先有了新的突破。首先是制胎原料的进步,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器物变形,因而能烧造颇有气势的大型器。其次是青花、釉里红的烧成,使中国绘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的结合更趋成熟,具有强烈中国气派与风格的釉下彩瓷器的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最后是颜色釉的成功,高温烧成的卵白釉、红釉、蓝釉,是熟练掌握各种色剂的标志,从而结束了元代以前瓷器的釉色主要是仿玉类银的局面。在制瓷方面,元代统治者的贡献还在于开创了景德镇官窑之始,建立了元代官窑,奠定了饶州窑即景德镇窑做为全国制瓷中心的地位,赢得了瓷都的桂冠,并形成了以枢府瓷为代表的元代官瓷,制造出釉里红、青花、卵白、蓝釉描金等诸多瓷器新品种,形成了造型雄浑饱满、粗大厚重,挺拔而有气派的十足阳刚之气的时代特征。由于元代瓷的惜有与珍贵,在此我想给同学们留下两个记忆:第一个的记忆。”

元书府讲到这里,往前走了一步,向后排听课的人挥了下手,说:“今天来听课的各位中,有没有一位名叫白福伦的同志?”

人们不由得将头转向身后面。

片刻,坐在后排的白福伦站了起来,向着大家举手示意。

“好!谢谢白福伦同志的互动支持。”元书府后退了一步,从讲台上拿过一支粉笔,在黑板的靠边位置板书下“白福轮”三个字。

元书府继续讲课。

“白福轮,多么好听的名子,元代时期的一种瓷碗口沿边上的白釉,就称白幅轮。所以,这是一个有非常意义的名子,就好比我叫元书府一样,是对元代枢府瓷的专门记忆。”

“哗――――”同学们掌声再起。

元书府示意,掌声停止。

“送给大家的第二个记忆,元代影青瓷。”元书府转身在“白福轮”三个字的上方写下“影青”两个字。

元书府继续讲课:“我们学校的嬴清副校长,人美而名子同样漂亮。”

“哗――――”同学们掌声再起。

元书府示意,掌声停止。

“名子漂亮,就是能与元代瓷器中的珍品影青瓷联系到了一起,影青釉,又称青白釉,本是宋影青瓷釉继承而来,在元代早中期产品中多有所用,但元代的制瓷艺术却在此将影青瓷打造成了我国瓷器艺术宝库中的珍贵一员。这就是我们的嬴清副校长名子漂亮的所在。”元书府将嬴清与影青瓷名子联系到了一起。

同学们再一次的鼓掌。

听课人群中的宋均辞侧面瞧了瞧不远处听课的嬴清,嬴清的脸色正常,微微地笑着,也与同学们一块轻轻地鼓着掌。

宋均辞放心了,只要嬴清没有红脸,说明元书府的这个元代名瓷记忆的这个插曲,是正确的。

“元朝打造了名极世界的品牌产品,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理应受到世人的重视,元朝陶瓷艺术与发展只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原因就在于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和类型创新,更重要的还在于观念创新。好,我们接下来就要看一看明代陶瓷艺术与发展又会是有一个怎样的创新。”元书府转身在黑板上的“明瓷概要”下画了几个圈圈,做了一个重点的处理。

这又是一个转折,从宋代到元代,再从元代到明代,每一个转折,都是那么轻松自由,同学们再一次被老师的讲课艺术折服了,掌声再一次响起。

元书府笑了笑,看了看整个听课的场面,仍然是那么专一那么神聚,没有丁点的左顾右盼,没有半点的交头接耳,更没有人在那里玩耍调皮。他放下手中的粉笔,继续讲了下去:

“谈到了明瓷,有诸多古瓷收藏家及鉴赏大师认为,在我国陶瓷的发展史中,明瓷开现代瓷之端,并成为古今瓷换代之枢纽。其原因是,古代之瓷,如瓷之土质、式样、釉汁、色泽等,至明瓷皆有变化。如土质,古瓷多紫黄,而明瓷始纯白;釉汁古瓷重厚,明瓷重薄;如色泽,古瓷多为纯素或单彩,明瓷始白地锦地绘彩,或作他物色彩;如式样,古瓷则古拙,而明瓷则巧而古雅又透几分之俗。明瓷之所以开现代瓷之先河,为现代瓷精美之端,固然是由于人的思想解放与创新,以及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有直接关系,但也有其天然土质及当时烧制环境有直接关系,更与明朝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分不开。如饶窑,沿宋元之旧开于浮梁县之景德镇,饶窑在宋元时或开或停,至明代而大盛,成为全国瓷业之都会。所以,明代饶窑以年代而分,又可分为洪武窑、永乐窑、宣德窑、成化窑、正德窑、嘉靖窑、隆庆窑、万历窑等,其内容丰富,流传之多,各具特色,只能分而述之。”

元书府讲到这里,转身打开了讲台上的那个小纸箱,从里面拿出九个大小不等的盘、碗、瓶、杯、洗、壶、罐、尊,整齐的摆放在讲台正前方。

“认识明瓷,我们必须要首先了解明瓷的阶段性。”元书府指了指桌面的九个大小不等的实物,说:“下面,我就以这九个年代不同的瓷品,带领大家来认识一下明瓷发展的阶段性。”

于是,元书府将先后17个皇帝执政的明代历史的76年,将瓷器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从早期的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计67年的元代遗风,讲到了中期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元朝计86年的元代遗风的摆脱,由粗大厚重变得轻巧洒脱。再讲到晚期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桢六朝计1年之中诸多大件瓷品出现而仍显柔和并不厚重。

元书府利用九个精心选来的瓷器作为第一手资料,从洪武到崇桢,从实物到论述,将整个76年的明瓷历史,讲得谨严、紧张、紧凑、紧密,有层有次,有条不紊,浑然一体,直讲得所有的人都瞪大了双眼,直讲得所有的人都拉长了脖子,直讲得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直讲得所有的人都全身心地置入到了明瓷的世界之中。

元书府放下了手中最后一个瓷器,面向课堂继续讲道:“统而言之,明代瓷器既改变了那种阳刚之气十足的雄壮粗大厚重的元代风格,又向着清代之阳柔繁缛而趋于纤弱特征发展,表现出介于元、清之间,兼有阳刚、阴柔之美,既比元瓷清秀,又比清瓷粗犷的时代风格。下课!”

丁铃铃……,下课铃响了。

“哗――――!”

整个会议室内立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真是,非定点靶中十环,随机性一箭穿心;中的人来者不拒,施谋者圈套尽失。(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