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奋斗在残明 > 第016节 大同之战(一)

第016节 大同之战(一)

姜瓖却笑道:“英亲王,莫要紧张。本帅今日来此,虽不是为了找你,但是有件事也可以和你商量一下。”

阿济格没有说话,于是姜瓖继续说道:“本帅希望与英亲王约定,你我双方不再使毒。因为那样的话,会耗费草莓姑娘大量心力。”姜瓖说罢,将眼睛看向草莓。

阿济格神色已经恢复正常,看得出来姜瓖不是来威胁人的。阿济格移动身子打断他的视线:“姜帅大驾光临这里,所为何人?”

姜瓖向旁边一侧,闪到一边:“英亲王马上就知道了。”

帐门打开,两个人走了进来。多尔衮正要指责阿济格:“英亲王,为何不——”话没说完,已经被大萨满挡在身后:“姜帅,想不到你练成了一气化三清。只是,以一个幻影到此探查刺杀大清摄政王,未免太托大了吧?”

姜瓖微微一笑:“摄政王,让你们帐外之人往后撤吧,本帅也让本帅的人往后撤,因为本帅不希望这里的谈话被他人获得。”

多尔衮虽然被姜瓖的幻影吓了一跳,但是已经马上凝起星力,准备对抗。多尔衮已经和依紫霄联系上,在帐外,依紫霄和这次带来的夜松等血滴子,正在和两名姜瓖的手下对峙,其中一人,正是皇太极往生那天,出现的那人。

帐外,刺心和纤尘,也带领着天罗地网卫,与血滴子对峙。双方人数不多不少,正好都是十人。

阿济格惊讶多尔衮回来到此地:“姜帅,你到了这里,是为了摄政王?”

“是!”姜瓖淡淡答道,然后看向多尔衮:“摄政王,本帅和你下战书,五日之后大战,可否?”

多尔衮不解:“为何?”

“摄政王一路前来十分辛苦,若是本帅明日赢了摄政王,岂不是胜之不武?不若摄政王休息五日,养精蓄锐,你我正好对战。”

多尔衮眼珠不经意的转了一下,回头望向英亲王:“英亲王,你在大同已经一月有余,一直未与姜帅作战,就是为此?”

姜瓖哈哈一笑:“摄政王莫要这样埋怨英亲王,来到大同本帅不愿意与他作战是本帅的主意,与英亲王无关。”

姜瓖放肆的笑容让清人脸上都不好看,阿济格解释道:“本王也派红衣大炮攻击过大同城,但是大同城墙城池高阔,红衣大炮收效甚微。此外,还有——”

姜瓖接过话题:“此外大同城上也有红衣大炮,清军的炮弹未能打到大同城墙上,就被我军击退了。”

一听到大同也有红衣大炮,多少让多尔衮有些丧气。红衣大炮非常威武,攻城有奇效,江阴城墙就是被红衣大炮打破的。但是大同城墙高二十余丈,而且自从明初徐达大将军就开始整修,到现在已经维修了二百余年。比起扬淮重镇扬州城池,也只好不差,防御力惊人之外。在城墙上再架上红衣大炮,射程就能远很多倍。多尔衮转眼就明白这个道理,看来阿济格迟迟不能作战也不是他的问题。

大萨满嘿嘿说道:“那为何此次又要作战?”

姜瓖看着多尔衮:“此中道理,本帅与摄政王心里皆知。摄政王为大清执牛耳者,本帅若再在城墙内龟缩不出,也太瞧不起大清摄政王了。”

多尔衮眼睛不经意的跳动一下。

姜瓖转头,对大萨满说道:“大萨满,不要在此运用你的萨满束魂之术了。诚然,一气化三清,出来的元神确实有被你束缚的可能。但是你就不想想,束魂之后,你的身体也在最虚弱的时候,难道你要以这种残身保护摄政王么?”

多尔衮耳朵一动,已经听到声音,连忙命令:“大萨满,不要轻举妄动,姜帅还有后手。”

被多尔衮制止,大萨满只好放弃打算。大萨满知道一气化三清乃是中原武学一个高超的技巧,一个人除了本体之外,还能化形两个幻影。这两个幻影皆可以寄附本体或者他人身上,等于多出来三条命。但是大萨满并不害怕这一招数,萨满教中的束魂之术,就是这个武术的克星。

挥手止住了大萨满的私自行动,多尔衮已经放下心来,他坐下来,端起一碗茶水一饮而尽,也不管茶水已经凉了。多尔衮慢慢说道:“姜帅,你今日来此,就为了选战?”

“是的。”姜瓖微微低头,

多尔衮抬起额头,慢慢的说:“既如此,本帅来问你,姜帅因何出尔反尔?我大清一向重视大同,并未剥夺大同一兵一卒。想必是姜帅误解朝廷意图,此刻若能宣布悔罪归诚,仍将照旧恩养。”

姜瓖哈哈大笑:“摄政王好口才。但是天下之大,无非一个理字。姜瓖我本来就是大明臣子,何谈反叛呢?”姜瓖知道自己肯定不能说因为大清禁止了蒙古和大同各种贸易,只得反正争取生机。自古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和这种大人物谈钱,显得立场很低下。

多尔衮知道这是一笔烂账。大清入关,打的口号是为崇祯皇帝报仇,因为大顺军在北京城胡作非为,所以大清入关以来,有不少地区的城池是主动归降大清的,与大清一起打击大顺军。但是这些地区的人员有多少是主动和大清合作,又有多少是藏有祸心的,多尔衮完全不清楚,他知道也不会有人清楚。

比如清军之所以占领北京城,并不是从明军手里夺到北京城,而是从大顺军手里夺得。因此大清不还给南明朝廷北京城,此事说得过去。但是大同不一样,在大清阿济格到达大同之前,姜瓖已经通过自身的能力将大同夺到自己手中,后来是配合清军一起攻打大顺军。所以大清说占领大同,是不合适的。大同的归属权看,应该属于大明。

多尔衮哼了一声,似乎早有准备,掏出一个折子,递给姜瓖:“你看看吧。这是大明弘光皇帝派人北使,留下的划江而治的建议。”

姜瓖苦笑:“本帅,看不了。”说罢一挥手,竟然从折子上传过了。

阿济格赶忙接过来,避免多尔衮难堪,然后大声念了出来。姜瓖听出来了,这是南明弘光朝廷给大清的国书。什么“两淮为界”,什么“当界河间尔”。言下之意,南明弘光朝廷早已承认,黄河以北,包括山西全境,早就由大明弘光朝割让给大清。

阿济格读完之后,得意的看着姜瓖。姜瓖却笑道:“据本帅所知,大清是拒不承认弘光朝是大明,弘光皇帝只是突立皇帝。按照这个说法,弘光朝廷的一切书信都是违法的。”

多尔衮和阿济格同时叹一口气。的确,大清从来没有承认过南明所有朝廷的合法性,所以弘光朝的文献从大清的理论上说是不合法的,就是废纸一张。

看到多尔衮直挠头,阿济格问道:“姜帅,那你说,你复明,复的是哪个明?”

姜瓖一抱拳:“永历大明。这个大明由史可法所立,和弘光朝不一样。”

这又是一笔烂账,当初崇祯皇帝离世之后,南明拥立皇帝的时候,其中马士英打算永历福王朱由菘,就是所谓的弘光皇帝。此外这个时候南京东林党人希望拥立潞王,但是史可法却想拥立桂王。当然最后福王当政,建立弘光朝廷,这些主张才烟消云散。

但是弘光朝廷一年就倒塌了,而史可法为保扬州以身殉国,民间威望很高,他的很多政策就很受到人们支持。比如后来拥立的桂王朱由榔,就是所谓的永历皇帝,就是因为有人认为这是天命所指——史阁老都承认的皇帝,就是不错。从目前来看,永历皇帝是天下大明唯一还存在的皇帝,说明史可法的眼光还是不错的。其实姜瓖这么做并不稀奇,不但姜瓖是这么做的,广东的李成栋也是这么做的。

而此时姜瓖宣布效忠永历皇帝,也表示什么弘光、隆武、绍武政权等姜瓖全不承认,所以他们的政策也不算是大明政策。

多尔衮被这些烂事折磨的有些心灰:“姜帅,你可知大同地处雁北一隅,在这里反正,给了别人起势的机会,到头来你们成为了我大清剿灭的对象。你们这么做值么?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你也真做的出来?”

姜瓖点头:“天下大势,逃不出一个理来。我姜氏一族,从汉末天水姜伯约延续到今天,开枝散叶。我族能够在大同得到百姓支持,就是因为我族一心为百姓做事。我姜瓖在大同十年,奉先皇崇祯)之命(守卫边疆。无论是蒙古还是满洲,没有一个兵卒胆敢进攻我大同城。刚才摄政王也说过,当初你们是为了给崇祯皇帝报仇才入关的,所以本帅才会开大同城门欢迎清军。不但本帅这么做了,平西王也这么做了,而且南明朝廷也支持,本帅当时并没觉得这种做法有何不妥。但是这几年,大清所作所为太让人失望。摄政王,你执天下之牛耳,可看到眼下北直隶满地饿殍,可看到陕西坟茔成丘?”(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