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红色蒲公英 > 第四十六章 山寨打擂

第四十六章 山寨打擂

“这样吧,我们先住下来,彼此了解一下。人各有志,绝不勉强!如果罗寨主无意参与,我们告辞下山,也请罗寨主替我们保守秘密,不要让官府知晓。”中年人提议道,老罗不是那种吝啬小人,爽快答应,下令好酒好肉款待两人。

上山的两个人奇怪得很,不喜欢游山玩水,也不喜欢赏花打猎,总爱往伙房钻,看伙夫做饭。老罗自从当上寨主,难得再下厨,除了早上的馒头自己蒸来吃,其它饭菜都交给伙房去做。听到喽啰报告,老罗心生疑窦:这两个人不是革命党么?到伙房干嘛?

毕竟是一寨之主,老罗不可能亲自去伙房,叫了两个手下轮流打探。喽啰回来报告,都说他俩啥也没问,啥也没做,就在伙房转悠,上午去一趟,下午又去一趟,天天如此。

三天以后,老罗憋不住了,把两人请到聚义厅,拱手作揖,问道:“二位高人,不知葫芦里卖些啥药?莫非咱伙房有官府奸细?”中年人呵呵一笑,从衣兜里摸出个大馒头,反问道:“这可是罗寨主手艺?”“嗯,不错,馒头是俺亲手做的,有何不妥?”老罗越搞越糊涂。

“伙房里面,就这馒头还算上品,其余菜肴都不值一提。”中年人捏着馒头说道,“哦?听您口气,也是行家里手?说来听听!”老罗好奇心顿起,干了多年厨子,遇到同行挑刺,自然不肯放过。

中年人不紧不慢,缓缓道来:“这馒头用得是商丘老厂新产面粉,经过罗寨主反复揉捏,劲道得以全部释放,黏实厚重,是制作所有面点的最佳原料。好原料得有好手艺,罗寨主精通白案,谙熟面点技巧,给了面粉第二次生命,所以这个馒头又泡涨又黏口,满嘴麦香!”

老罗听得又舒服又不安,这番话说明此人道行深厚,犹如中医把脉,病人疾患已经了然于胸。他没有吭声,想继续听下去,在伙房转悠了三天,不可能才有这点体会。

果然中年人接着说道:“面点还说得过去,菜肴就差远啦!色香味,没有哪一样拿得上台面,且不论‘八大菜系’,单就咱河南豫菜的特色:选料严谨、刀工精细、讲究制汤、质味适中,罗寨主,你每天都在吃,说说看,哪一种做到了?”

“嘿嘿,山寨嘛,都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哪有那么讲究?”老罗苦笑两声,用来掩饰稍许尴尬。这是大实话,山寨不比酒楼,有酒肉就不赖了,还奢谈啥色香味俱全?

中年人也笑笑,对老罗说:“民以食为天,山寨虽好,毕竟是井底之蛙,天下之大无奇不有,难道你们就这样甘愿在山上苟且偷生一辈子?再说了,我看这儿大多数人都是穷苦出身,被逼无奈才上山为匪,只有推翻这个人吃人的世界,才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老罗逐渐听出弦外之音,原来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希望通过饮食来说服自己,跟着他俩下山闹革命,可谓用心良苦。

“咱们打个赌,你输了留下来,给我做饭,不亏待你,坐第二把交椅;我输了跟你走,弟兄们不勉强,愿走的一块走,不愿走的发路费。咋样?”老罗索性把话挑明,有时候人生抉择就在一念之间,没有那么多儿女情长。“好,一言为定!”中年人也直爽,不打半点马虎眼。

赌局相当于擂台赛,擂主是老罗,中年人打擂,因此擂场设在聚义厅外地场坝上。擂台上摆放着两张大木桌,桌上案板赫然在目,与普通擂台迥然不同。

打擂那天,彩旗飘扬,斗大的“罗”字大旗迎风招展。上百个土匪站在场坝上观看,山风呼啸,没有血腥味,只有紧张的氛围。

老罗为了取得胜利,特地换了身装束:穿上从兰州带来的穆斯林厨师制服,头戴白色布帽,系着白色围裙,与平日判若两人。中年人也向伙房师傅要了一身油腻的工作服,戴上厨师帽,撸起袖子,显得十分干练。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